癲癇需要臨床診斷,如果有患者因懷疑夜間會發作而來睡眠實驗室,醫生需要向患者、家屬、目擊者及醫療機構充分了解其病史。病史采集包括發作前期、發作期、發作間期、發作后期的表現,家族史、藥物治療史及引起癲癇發作的治...[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癲癇需要臨床診斷,如果有患者因懷疑夜間會發作而來睡眠實驗室,醫生需要向患者、家屬、目擊者及醫療機構充分了解其病史。病史采集包括發作前期、發作期、發作間期、發作后期的表現,家族史、藥物治療史及引起癲癇發作的治...[繼續閱讀]
對于懷疑有癲癇發作的患者而言,行EEG是必不可少的。特定的EEG波形與臨床癲癇的高發病率相關,提示潛在的致癇灶。這些癇樣放電由棘波、尖波、棘慢波、尖慢波組成,也可以表現為局灶性演變的電活動。此外,與復雜部分性發作密切...[繼續閱讀]
尖波偽跡可以依據它的分布、與顳區的關系以及單一形態進行識別。ECG偽跡(圖1-13)可以通過增加心電導聯進行識別。與真正的“癇樣放電”不同,電極偽跡僅局限于一個導聯(圖1-15),并可以通過去除電極而解決。肌電偽跡(圖1-5)可以通...[繼續閱讀]
覺醒期及睡眠期一過性尖波活動,包括枕區一過性正相尖波(positive occipital sharp transientsof sleep, POSTS)(圖2-13),Mu節律(圖2-14),年輕人后頭部慢活動(圖2-15),頂尖波(圖2-16)及K復合波(圖2-17),尖化的紡錘波,入睡期或覺醒期去同步化棘波復合波...[繼續閱讀]
一過性尖波包括小的尖棘波(見圖2-19)[也稱為睡眠良性癲癇樣發作(benign epileptiformtransients of sleep, BETS)],6Hz的尖棘波(見圖2-23)或幻影尖棘波以及精神運動變異型或有節律性中顳放電(見圖2-24)。思睡期中顳節律性放電,具有方頂樣的特征...[繼續閱讀]
主要的類型包括:三相波(圖2-25)、周期性或假周期樣癲癇樣放電(pseudoperiodic lateral.ized epileptiform discharges, PLEDs;圖2-26)、周期性復合波(圖2-27)、成年人亞臨床節律性癲癇樣放電和暴發抑制模式(圖2-28)。對PLEDs是發作期或者發作間期的波形...[繼續閱讀]
患者有時僅在夜間出現局灶性或全面性癲癇發作。一方面,這種夜間癲癇發作可能被誤認為是睡眠期間發生的其他運動障礙,例如異態睡眠。另一方面,患者的各種睡眠相關運動障礙(嚴重的睡眠呼吸障礙、睡眠周期性肢體運動、睡眠顫...[繼續閱讀]
懷疑患者夜間癲癇發作時,首先推薦的診斷步驟是常規的白天EEG、過度換氣、睡眠和光刺激。如果沒有發現癲癇樣放電,可在部分或全部睡眠剝奪后重復做EEG。75%的這些患者的EEG是正常的,應獲得與電臨床相關的整夜視頻PSG。應使用改...[繼續閱讀]
1969年,Rechtschaffen和Kales的睡眠評分手冊被統稱為R-K規則;2007年,AASM更新了該手冊,之后就被統稱為“the AASM scoring manual”;Rechtschaffen和Kales將睡眠分為五個不同的時期:非快速眼動(NREM)睡眠1、2、3、4期和快速眼動(REM)睡眠期。AASM評分手冊...[繼續閱讀]
EOG信號采集來自于正前方視網膜的電位變化。水平電極在靠近外眼角的位置,垂直電極在上下各1cm處,測量實際眼球活動時電位的瞬時變化(見圖3-3)。當眼球活動時,角膜面向一個電極移動,而視網膜則背離電極。當眼球不活動時,相對位...[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