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穴方法是根據疾病部位來決定所需要針刺或按摩的穴位。通常對應于疾病部位的穴位正好是非常敏感的壓痛點,這樣的壓痛點正好是需要進行針刺或按摩的穴位。穴位的選取,遵循部位對應原則、同側對應原則、臟腑所主對應原則、...[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取穴方法是根據疾病部位來決定所需要針刺或按摩的穴位。通常對應于疾病部位的穴位正好是非常敏感的壓痛點,這樣的壓痛點正好是需要進行針刺或按摩的穴位。穴位的選取,遵循部位對應原則、同側對應原則、臟腑所主對應原則、...[繼續閱讀]
首先在第二掌骨側找到對應疾病部位的壓痛點,然后在此壓痛點用乙醇棉球消毒后進針?;颊叩氖忠匀环潘?取圖5的姿勢。在患者第二掌骨拇指側與第二掌骨平行處,緊靠第二掌骨且順著第二掌骨長軸的方向輕輕來回按壓,即可覺有一...[繼續閱讀]
病程較短或患病初期,針1次或按摩1次即痊愈的可能性較大。如1次不愈,可再治療幾次(每日1次)。病程長或慢性病往往需要較多的治療次數,每日1次,7日為1個療程,休息2~3天后再繼續第2個療程。如有效,則在治療1~3次后即應看出明顯效...[繼續閱讀]
本法適用于面肌痙攣、頭痛、牙痛、感冒、面神經麻痹、落枕、頸痛、眩暈、肩周炎、扁桃體炎、咽炎、咽堵、鼻炎、癲癇、昏厥、呃逆、心絞痛、乳腺炎、膽囊炎、肋間神經痛、肝區痛、膽結石、胃痛、腹痛、急性腰扭傷、腰腿...[繼續閱讀]
兩眼向前平視,經瞳孔中心做一水平線并延伸過內外眥,再經瞳孔中心做該水平線之垂線,并延伸過上、下眼眶。這樣就將眼劃分成4個象限,再將每個象限分成2個等區,即成為4個象限、8個等區。這8個等區就是8個經區。左眼8區的排列順...[繼續閱讀]
主要觀察白睛血絡的形態與顏色。1. 根據血絡形態變化診斷疾病 血絡根部粗大,多為頑固性疾病;血絡曲張或怒張,多屬血瘀或病情較重;血絡延伸,甚至涉及黑睛或其他區,說明病證多有傳變,或有合病、并病發生;血絡隆起多見六腑病證...[繼續閱讀]
1. 循經取穴 即在與病證相符、有明顯血絡形態、色澤變化、相應的經穴取穴。如急性腰扭傷時,左、右眼下焦區及腎和膀胱區常見血絡鮮紅,針之,多獲良效。2. 看眼取穴 不管什么病,只在眼球血絡變化最明顯的經區取穴。如神經性頭...[繼續閱讀]
1. 用點眼棒或三棱針針柄在所選經區內輕輕按壓 若出現酸、麻、脹、重或發熱、發涼、微痛、舒適等均為穴位反應,此時可稍用力按壓,使皮膚出現凹痕,作為針刺的標志。也有人無任何感覺,但按壓后出現凹痕,針刺即可。2. 用經絡探...[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