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論處方已詳矣,然恐或者不知其源,而無所考據,複以《黃帝內經》、仲景所說脾胃者,列於左。關于處方用藥的討論已詳述于上,但恐怕或許有人不了解其理論的本源,而缺少依據,就再引用《黃帝內經》、張仲景有關脾胃的論述分列于...[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著論處方已詳矣,然恐或者不知其源,而無所考據,複以《黃帝內經》、仲景所說脾胃者,列於左。關于處方用藥的討論已詳述于上,但恐怕或許有人不了解其理論的本源,而缺少依據,就再引用《黃帝內經》、張仲景有關脾胃的論述分列于...[繼續閱讀]
天地互為體用四說[1],察病神機[2]。自然界事物的生成和變化,是互為體用的。有如下四種說法,即兩補、兩瀉的法則,以審察疾病變化的奧妙。濕、胃、化;熱、小腸、長;風、膽、生。長夏濕土,萬物化生,在人應胃;夏主熱,生長萬物,在人...[繼續閱讀]
黃芪(病甚勞役,熱甚者一錢) 甘草(炙)已上各五分 人參(去蘆,有嗽去之)三分(已上三味,除濕熱、煩熱之聖藥也) 當歸身(酒焙乾或日乾[1],以和血脈)二分 橘皮(不去白,以導滯氣,又能益元氣,得諸甘藥乃可,若獨用瀉脾胃)二分或三分 ...[繼續閱讀]
黃芪一錢(如自汗過多更加一錢) 昇麻六分 人參(去蘆) 橘皮(不去白) 麥門冬(去心) 蒼術(無汗更加五分) 白術已上各五分 黃檗(酒洗,以救水之源) 炒麴已上各三分 當歸身(酒洗) 炙甘草已上各二分 五味子九個黃芪一錢(如...[繼續閱讀]
羌活一兩 防風(去蘆) 蒼術(酒浸去皮) 黃芪已上各一錢 昇麻七分 炙甘草 獨活 柴胡已上各五分 川芎(去頭痛) 黃檗 橘皮 槁本已上各三分 澤瀉(去鬚)一分 豬苓(去黑皮) 茯苓已上各二分 黃連(去鬚)一分羌活一兩 ...[繼續閱讀]
黃芪一錢 人參(去蘆頭,有嗽者去之) 甘草 蒼術已上各五分 柴胡(一味,為上氣不足,胃氣與脾氣下溜,乃補上氣從陰引陽也) 橘皮(如腹中氣不得運轉,更加一分) 昇麻已上各二分 木香一分或二分黃芪一錢 人參(去蘆頭,有咳嗽不...[繼續閱讀]
黃芪五分(汗少減) 蒼術(泔浸去皮) 昇麻已上各一錢 人參(去蘆) 澤瀉 神麴(炒黃) 橘皮 白術已上各五分 麥門冬(去心) 當歸身 炙甘草已上各三分 青皮(去白)二分半 黃檗(酒先去皮)二分或三分 葛根二分 五味子九枚黃...[繼續閱讀]
濁氣在陽,亂於胸中,則滿[1]閉塞,大便不通。夏月宜少加酒洗黃檗大苦寒之味;冬月宜加吳茱萸大辛苦熱之藥以從權,乃隨時用氣,以泄濁氣之不降也。借用大寒之氣於甘味中,故曰甘寒瀉熱火也。亦須用發散寒氣辛溫之劑多,黃檗少也。注...[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