癥狀名。指腹痛急欲大便而又伴有肛門重墜,排便不暢的窘迫感。語見《傷寒論》第98、318、365、371等條。在《傷寒論》中,此癥病機有三,其一為邪熱內蘊,氣機阻滯,故下重。如第365、371條。此時病人伴有下利膿血、腹痛、發熱、口渴...[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癥狀名。指腹痛急欲大便而又伴有肛門重墜,排便不暢的窘迫感。語見《傷寒論》第98、318、365、371等條。在《傷寒論》中,此癥病機有三,其一為邪熱內蘊,氣機阻滯,故下重。如第365、371條。此時病人伴有下利膿血、腹痛、發熱、口渴...[繼續閱讀]
三焦之一。三焦的下部,指腹腔自胃下口至二陰部分。包括腎、肝、大小腸、膀胱、胞宮等臟腑。它的主要功用是分別清濁,滲入膀胱,排泄糟粕,其氣主下行?!秱摗分邢陆怪饕竷赡I的功能活動。語見《傷寒論》第124、159、282條...[繼續閱讀]
描述病理機轉用語。指下焦固攝失權,屬“三焦相渾”之一。語見《傷寒論·辨脈法》第29條:“三焦相渾,內外不通……下焦不闔,清便下重,令便數難,齊筑湫痛,命將難全?!贝巳瓜鄿喼刈C,下焦氣脫,腎之封藏氣化失職,大腸滑脫,故...[繼續閱讀]
病機。少陰病誤用汗法以致陽亡于下,厥從下起,故稱“下厥”;血從上出,陰竭于上,故稱“上竭”。語見《傷寒論》第294條:“少陰病,但厥,無汗,而強發之,必動其血。未知從何道出,或從口鼻,或從目出者,是名下厥上竭,為難治”。本條但...[繼續閱讀]
描述脈象形態用語。下指脈之沉位,本指脈自指下過時之后部。下微本大,指脈沉取無力而脈之后部較大。此主心氣內郁之關格證。語見《傷寒論·平脈法》第15條:“心病自得洪大者愈也。假令脈來微去大,故名反,病在里也;……下微本...[繼續閱讀]
癥狀。指汗出過多,遍身如水流漓。亦作“大汗出”。語見《傷寒論》第25、26、71、110、353、354、389條。在《傷寒論》中,此癥病機有二:①為發汗法使用不得當,藥力太過所致,如服桂枝湯有悖其法,“服桂枝湯,大汗出,脈洪大者,與桂枝...[繼續閱讀]
癥狀名。指腹部脹痛拒按,大便閉結之象。語見《傷寒論》第279條:“本太陽病,醫反下之,因爾腹滿時痛者,屬太陰也,桂枝加芍藥湯主之;大實痛者,桂枝加大黃湯主之?!逼洳C為太陽病,誤用下法,病邪入里,升降失常,胃腸結滯,大便不通...[繼續閱讀]
指大便正常。語見《傷寒論》第192條:“陽明病,初欲食,小便反不利,大便自調,其人骨節疼,翕翕如有熱狀,奄然發狂,濈然汗出而解者,此水不勝谷氣,與汗共并,脈緊則愈?!逼洳C為濕熱內蘊,但燥實未成,故大便自調。沈明宗:“濕反就于...[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