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三四十年代,磺胺和抗生素的問世,使以往許多危害人類健康和生命的細菌感染疾患得到有效治療。其后西藥的發展日新月異,現代醫藥異軍突起,研制新藥難度加大,新藥的篩選最初在幾百個化合物中可以制成一種新藥,后來要在數...[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20世紀三四十年代,磺胺和抗生素的問世,使以往許多危害人類健康和生命的細菌感染疾患得到有效治療。其后西藥的發展日新月異,現代醫藥異軍突起,研制新藥難度加大,新藥的篩選最初在幾百個化合物中可以制成一種新藥,后來要在數...[繼續閱讀]
【摘要】本文提出的中藥改革創新的模式,是為復雜難治疾病研制新藥的捷徑?,F代西藥純度高、更新換代快、藥理作用明確、治病針對性很強、毒副作用低、應用方便、療效突出;而中藥的補益類的補氣、養血、助陽、滋陰藥有獨特...[繼續閱讀]
2004年9月1日《重慶晚報》在14版刊登文章《中藥現代化步伐該咋邁》,報道了廣州白云山中藥廠等單位與英國、法國和澳大利亞開展對丹參、板藍根等中藥的合作研究并取得了進展,報道將其視為中藥現代化的途徑,其實是一種誤導。眾...[繼續閱讀]
京劇、書法、中醫藥是我國的國寶,前兩者因未受到挑戰而長盛不衰。唯獨中醫藥面對西方現代醫藥的強勁挑戰,其潛力尚未發揮出來。我國的中藥的國際市場份額目前很低,遠不及日本、韓國、泰國和印度,這種現象是極不正常的。此...[繼續閱讀]
中醫治則,治病必求其本,急則治標,緩則治本。治病必求其本,指明了治病必須掌握各種疾病的致病機理,然后才能準確地進行治療。這一思路和方法是正確的、科學的,是領先于西方現代醫學的。以乙型肝炎與艾滋病為例。人們在感染...[繼續閱讀]
眾所周知,人參、黃芪屬于補氣藥,又稱“益氣藥”,就是能治療氣虛病癥的藥物。傳統醫藥的補氣含義,“補”是增強調節,“氣”指機體功能,即具有增強機體調節功能的作用。我國醫學書上明確記載:人參、黃芪主補五臟,大補元氣,能...[繼續閱讀]
隨著當今醫學和藥學的進步,很多疾病已經能夠防治。但是,目前消化系統疾病、血液系統疾病的臨床藥理和臨床治療學研究仍比較落后,目前生產及臨床使用的藥品中,基本上還沒有能根治疾病的藥物。仔細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這類...[繼續閱讀]
最近,我國著名的數學家張廣厚,因患肝脾綜合征醫治無效而去世,使人聯想起醫學上常用“綜合征”這個名詞是很巧妙的。就是對疾病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知道疾病的癥狀和體征等臨床表現,而不知其根本原因。這類醫學名詞還...[繼續閱讀]
病毒性感染所致的疾病種類繁多,防治藥物也不少,但不像抗細菌感染藥,有藥到病除的功效。病毒感染有急性發作類型,如流感、SARS、甲型H1N1流感、甲型肝炎、戊型肝炎等。急性病毒感染通過呼吸道或消化道傳播,傳播快、病程短、治...[繼續閱讀]
筆者是共產黨員、老藥學工作者,畢生致力于中藥現代化的研究工作,在國內發表高水平的學術論文多篇,并著有《肝炎治療指南》一書。書中指出,慢性肝炎不是單純的肝臟局部病變,而是屬于多系統病變的綜合征,突破了通常將其列為...[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