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的生理有其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年齡越小表現越顯著,不能簡單地把小兒看成是成人的縮影。處在不斷生長發育過程中的小兒,其組織器官、活動功能都處在一種未成熟的狀態,隨著年齡的增大,體重增加,智慧增長,從不成熟走向成熟...[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小兒的生理有其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年齡越小表現越顯著,不能簡單地把小兒看成是成人的縮影。處在不斷生長發育過程中的小兒,其組織器官、活動功能都處在一種未成熟的狀態,隨著年齡的增大,體重增加,智慧增長,從不成熟走向成熟...[繼續閱讀]
一、小兒體質的影響因素體質是人在先天和后天基礎上表現于身體形態結構、生理功能、心理因素和適應能力上的綜合的、相對穩定的特征。體質反映人體的健康水平。正常人體體質各有差異,如《靈樞·壽夭剛柔》中說:“人之生也...[繼續閱讀]
小兒疾病發生病因與成人基本相同,但相對單純,這是由小兒的生理特點決定的。但其臟腑嬌嫩,形氣未充,正氣不足,衛外功能未固,故在發病上與成人又不一樣,有其特殊性。如小兒外多感于六淫,多時行疾病,內多傷于乳食,多感染諸蟲...[繼續閱讀]
小兒病理特點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即發病容易、傳變迅速,臟氣清靈、易趨康復。年齡越小,其病理特點表現亦越顯著。一、發病容易,傳變迅速小兒病理特點,是由小兒生理特點所決定的。吳鞠通在《溫病條辨·解兒難》中指出:“臟...[繼續閱讀]
望診是醫生運用視覺觀察病兒的全身和局部情況,從而獲得與疾病有關資料的一種診斷方法。在兒科四診中,聞診、問診、切診均易受干擾,且應用受到一定的限制,歷來對望診最為重視?!队卓畦F鏡·望形色審苗竅從外知內》云:“望、...[繼續閱讀]
聞診是醫生運用聽覺診察病情的方法。小兒患病時發出的各種聲音和氣味,是一個客觀表現,通過辨識,在部分病證的診斷中具有重要價值。古代醫家對聽聲音曾精煉地概括為聲靜屬寒、聲噪屬熱、聲低屬虛、聲高屬實等,聽聲音則包括...[繼續閱讀]
問診,是醫生通過詢問患者及其親屬或陪者了解疾病的發生、發展、醫療經過、現在癥狀及其與疾病有關的情況,是獲取病情資料的一個重要方法。問診是四診中的重要方法,但由于小兒不會言語,較大兒童也難以正確表達自己的病痛...[繼續閱讀]
切診包括脈診和按診兩部分,是醫運用手指切按患兒體表以診察病情的一種方法。一、脈診嬰幼兒在診病時不易合作,每因恐懼不安而致脈息遲數變化較大,故3歲以下小兒不采用脈診。由于小兒寸口脈位短,不能容納三指以切寸、關、尺...[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