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高熱、竅閉、腹痛的治療原則,一般說來:熱者寒之,實者瀉之。其在皮者汗而發之,竅閉者用涼開或溫開以宣通,腑閉者用苦寒或咸寒以急攻。常用辛涼宣透、辛寒清氣、甘寒清營、苦辛通降、芳香逐穢等法,這是眾所周知的。我認...[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關于高熱、竅閉、腹痛的治療原則,一般說來:熱者寒之,實者瀉之。其在皮者汗而發之,竅閉者用涼開或溫開以宣通,腑閉者用苦寒或咸寒以急攻。常用辛涼宣透、辛寒清氣、甘寒清營、苦辛通降、芳香逐穢等法,這是眾所周知的。我認...[繼續閱讀]
高熱竅閉案林某,女,5歲。高熱(40℃)持續3天,神識不清,兩目時而直視,喉有痰聲;呼吸迫促,手足瘈疭,不大便,腹柔軟;小溲失禁,色黃量少;舌苔糙白,脈象滑數(146次/分)。急以清熱滌痰、息風宣竅。藥用羚羊角2.4g,紫雪丹(另服)、全蝎各3g...[繼續閱讀]
由貓人參、茵陳、過路黃、石見穿、半枝蓮、澤瀉、車前草、郁金、延胡索、大腹皮、山楂等組成。腹水多,腹脹甚,苔膩口不渴者,加蒼術、川樸、青陳皮,或再加商陸等;肝區隱痛不已,加金鈴子、赤芍、蓬莪術等;大便偏溏,食欲不振...[繼續閱讀]
當晚期肝硬化出現腹水伴黃疸(或無黃疸),具有腹脹、脅痛、食欲不振、口苦、溲赤、大便偏溏而不暢、舌苔黃膩、脈象濡數、身有微熱者,雖然身體消瘦,精神萎靡,均可用上述基本方加減施治。...[繼續閱讀]
例一:王某,男,49歲,社員。1972年秋,患者因乏力、納差2個月,黃疸1個月來我院就診。癥見形容憔悴,肌肉消瘦,面色晦黃,鞏膜深黃,飲食不思;稍進糜粥,即感氣悶,腹脹,右脅下隱隱刺痛,臥床不起,口苦膩而不渴,脈細弦而帶數(體溫37.2℃~3...[繼續閱讀]
(1)肝硬化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病,是多種原因引起的肝臟慢性彌漫性炎癥,或廣泛的肝實質變性和壞死繼續發展的結果。早期的臨床表現,是以肝區疼痛、腹部不適、食欲不振、大便失調為主癥,可歸屬于中醫學的“脅痛”“肝郁”“癥瘕...[繼續閱讀]
黃疸、鼓脹大多發生于現代醫學所稱之肝炎、血吸蟲病、急慢性膽道和腸道感染,以及癌腫等疾病。中醫學認為,病因不外乎兩大類。外因于六氣、蟲毒之侵擾,與夫飲食、酒醴之所傷。內因于情志氣火之郁勃。其病機則為水停、熱郁...[繼續閱讀]
中醫學是從整體上審察證候的。因此,黃疸和鼓脹均應從病因病機上去認識疾病,而不可能十分具體地分清肝細胞性黃疸、阻塞性黃疸,以及肝炎、血吸蟲病、酗酒和癌腫引起的鼓脹。它是通過一系列臨床表現,運用四診八綱去分析證候...[繼續閱讀]
黃疸病屬實熱者占絕大多數,鼓脹則虛實夾雜者多。歷代醫家治法分成攻補兩大法則。前賢均積累了許多寶貴經驗,足可借鑒:以暴病宜速攻,久病宜扶正。并采取“治肝當先實脾”,健脾土以疏肝木、滋腎水以滋肝木;以及養血調肝、活...[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