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是最常見的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惡性腫瘤之一,發病率10~150/10萬,手術是胃癌的首選治療手段,晚期胃癌的治療非常棘手,預后較差,5年生存率<10%,中位生存期僅6~9個月。中醫藥在提高機體免疫功能、促進腫瘤細胞凋亡、抑制腫瘤...[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胃癌是最常見的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惡性腫瘤之一,發病率10~150/10萬,手術是胃癌的首選治療手段,晚期胃癌的治療非常棘手,預后較差,5年生存率<10%,中位生存期僅6~9個月。中醫藥在提高機體免疫功能、促進腫瘤細胞凋亡、抑制腫瘤...[繼續閱讀]
胃癌前病變,是指胃黏膜及腺上皮的某種病變,可能轉變成胃癌,為病理概念,包括腸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或異型增生。2000年WHO公布的新版消化系統腫瘤病理學和遺傳學分類中,將上皮內瘤變和腸化生(簡稱腸化)視為胃癌的癌前病變。其...[繼續閱讀]
功能性便秘是臨床上常見的胃腸道功能性疾病,是一組無明顯器質性病變,而以排便次數減少、糞便量減少、糞便干結、排便費力為主要表現的癥候群,是最常見的消化道疾病之一。便秘一詞有多種含義,主要包括排便次數減少(少于每周...[繼續閱讀]
腸易激綜合征是一種原因不明的,以腹痛或腹部不適及大便習慣改變為特征的慢性功能性腸道病變。本病可發生于任何年齡,以20~50歲者為多,女性多于男性,約占3/4。人群的總體患病率為5%~25%,發達國家患病率較高,多在15%左右。本病...[繼續閱讀]
慢性腹瀉是指排便次數增多(多于每日3次),糞便量增加(多于每日200克),糞質稀薄(含水量>85%),病史超過3周或長期反復發作。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球每年發生腹瀉達30億~50億例次,在我國,老年人、嬰幼兒和旅行者為腹瀉的高發人群。...[繼續閱讀]
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病因、發病機制未明的炎癥性腸病。病變范圍主要局限于大腸黏膜及黏膜下層,多累及直腸和遠端結腸,但可向近端擴展至全結腸。臨床特點表現為腹瀉、黏液膿血便、腹痛、里急后重?,F代醫學認為,潰瘍性結腸...[繼續閱讀]
克羅恩病是一種慢性肉芽腫性炎癥,病變可累及胃腸道各部位。以末段回腸及其鄰近結腸為主,呈穿壁性炎癥,多呈節段性、非對稱性分布,臨床主要表現為腹痛、腹瀉、腹部腫塊、梗阻、腸瘺、肛門病變以及發熱、貧血、體質下降、發...[繼續閱讀]
大腸癌又名結直腸癌,屬大腸黏膜上皮惡性腫瘤。我國大腸癌50%~70%位于直腸,25%位于乙狀結腸,其余依次為盲腸、升結腸、降結腸、橫結腸。大腸癌組織學類型有管狀腺癌、乳頭狀腺癌、印戒細胞癌、黏液腺癌、腺鱗癌、未分化癌、...[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