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勢、地貌特征甘肅省介于東經92°12′~108°46′,北緯32°34′~42°57′之間。地形呈狹長狀,東西長1655km,南北寬50~530km。地處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和黃土高原三大高原的交匯地帶,地跨長江、黃河和內陸河三大流域,處于黃河上游...[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1)地勢、地貌特征甘肅省介于東經92°12′~108°46′,北緯32°34′~42°57′之間。地形呈狹長狀,東西長1655km,南北寬50~530km。地處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和黃土高原三大高原的交匯地帶,地跨長江、黃河和內陸河三大流域,處于黃河上游...[繼續閱讀]
(1)植物資源據統計,甘肅省維管束植物4350種,其中蕨類34科78屬292種,裸子植物7科20屬50種,被子植物159科958屬4000種。①森林資源甘肅林地面積3.87×104km2,森林覆蓋率僅為9.4%,遠低于全國森林覆蓋率12%的水平。主要林區分布在白龍江、洮河...[繼續閱讀]
甘肅的隴中黃土高原是古代文化的主要發祥地之一,是傳說中的三皇之首伏羲(圖1-2-1)、軒轅黃帝和女蝸的生長地,故有“羲軒桑梓”之稱。甘肅秦安的大地灣文化距今八千余年,以及其后的仰韶文化、馬家窯文化,創造了甘肅歷史文化的...[繼續閱讀]
(1)行政區劃與人口全省轄12個市、2個自治州,86個縣(市、區),省會設在蘭州市。2014年末,全省常住人口2590.78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079.84萬人,占41.68%;鄉村人口1510.94萬人,占58.32%。擁有漢、回、藏、東鄉、裕固、保安、撒拉、蒙古、哈薩克...[繼續閱讀]
[1]甘肅省計劃委員會編.甘肅國土資源[M].蘭州:甘肅科學技術出版社,1992.[2]甘肅年鑒編輯委員會.甘肅年鑒[M].北京:中科院統計出版社,2012.[3]甘肅發展年鑒編委會.甘肅發展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2.29~38.[4]甘肅省統計局國家統計...[繼續閱讀]
本草學是承載我國傳統藥物學的主要文獻史料,是各族人民長期與疾病作斗爭的經驗總結[1],為現代中醫藥學科建立奠定了基礎,作為寶貴的史料至今被人們廣泛應用?,F存最早的本草專著《神農本草經》收載藥材365種,記錄了自上古以...[繼續閱讀]
甘肅各族人民在長期與疾病作斗爭的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用藥經驗,千百年來在民間流傳使用。由于受客觀環境、醫學發展水平等條件的限制,歷史上沒有甘肅地方性本草專著出現。我們對本草、醫書、方志等進行系統的整理,應用現...[繼續閱讀]
自本草記載藥材產地以來,甘肅各個時期都有種類豐富的藥材產出?,F將主要本草收錄的甘肅道地藥材和土貢品,按年代整理分述如下[7,39-40],以全面了解甘肅道地藥材的歷史淵源。南北朝《本草經集注》收載大黃、當歸、升麻、甘草...[繼續閱讀]
甘肅特有的自然環境,蘊育了豐富的中藥資源,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生產和醫藥實踐,形成了一批著名的道地藥材,為歷代本草推崇。同時,由于現代中醫藥產業的發展,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催生了新興的大宗、優質藥材品種,同樣在國內...[繼續閱讀]
根據歷代本草、方書及地方志等古籍對甘肅地產藥材的記述和評價,結合現代中藥材資源優勢、產銷歷史、商品銷售以及商品質量和中醫臨床療效等社會公認性基礎上,確立甘肅道地藥材品種。丁永輝[39]對甘肅歷史上形成和近代演變...[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