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配好的中藥飲片檢查一遍,把膠類藥揀出另放。把其他藥物統統放入容量相當的潔凈砂鍋中,用清水浸沒,令其充分吸收膨脹,一般要浸泡6小時以上或一夜,第二天過濾取清液和中藥飲片。煎藥鍋最好是砂鍋,鐵鍋和新的鋁鍋不宜使用。...[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將配好的中藥飲片檢查一遍,把膠類藥揀出另放。把其他藥物統統放入容量相當的潔凈砂鍋中,用清水浸沒,令其充分吸收膨脹,一般要浸泡6小時以上或一夜,第二天過濾取清液和中藥飲片。煎藥鍋最好是砂鍋,鐵鍋和新的鋁鍋不宜使用。...[繼續閱讀]
將浸過的中藥飲片放清液和水,高出藥面1/3,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煎煮1小時左右,轉為微火以沸為度,煎煮約3小時左右后,藥汁漸濃,即可用紗布等過濾出頭道藥汁,再加入水略高出藥面,煎煮約2小時左右,濾出藥汁,此為二煎,如此再煎出...[繼續閱讀]
將最后得到的上清液煎煮濃縮,可先用大火煎熬,加速水分蒸發,隨時撇除浮沫,讓藥汁慢慢變得稠厚,再改用小火進一步濃縮,并不斷攪動藥液,防止變焦,則成為濃縮液。此時兌入細料藥(如人參等)的煎液,繼續加熱濃縮至稠膏,以攪拌到藥...[繼續閱讀]
膏方有素膏、葷膏之分,素膏即直接加入煉制好的糖漿即可,而葷膏則需再加入動物類膠類,如阿膠、鹿角膠、鱉甲膠方成。葷膏制作較難,具體做法是在保持煮沸狀態下的清膏內緩緩倒入溶化的膠類汁液和煉制好的糖漿,并不斷地攪拌...[繼續閱讀]
煎好的膏方待逐漸冷卻后,裝入容器,如搪瓷鍋、瓷瓶等,并要預先清洗干凈、烘干消毒、晾涼后再使用,以防日后膏方發霉變質。裝好膏方后,要在20℃以下的溫度里先不加蓋,用干凈紗布遮上,放置一夜,等膏充分晾涼蓋蓋,放入陰涼處。目...[繼續閱讀]
為了使膏方在服用期間充分發揮藥力,保證質量而達到調補的目的,對其存放顯得至關重要。由于膏方用藥時間長,一般情況下,多放在陰涼處低溫貯藏,如能放入冰箱冷藏室保存更佳。舀取膏方的湯勺要洗凈、干燥后用,最好消毒后用,而...[繼續閱讀]
膏方服用季節一般以冬季為主,帶有明顯的季節性。為何要在冬季服用膏方?中醫認為天人相應,人需順應自然?!按荷拈L,秋收冬藏”是自然規律。四時之氣,春為發陳,夏為蕃秀,主疏泄也;秋為榮平,冬為閉藏,主收攝也。按照中醫“人...[繼續閱讀]
所謂開路藥,就是在服用膏方前,醫生根據服用者的具體情況以及特殊之處,先擬一個小方預案,讓他們試服短期的湯藥以觀察服用后的效果,尤其是首次服用膏方者,一般應考慮先用幾帖開路藥。正所謂“用藥如用兵”,這是為了度身定制...[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