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plague)是鼠疫耶爾森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通過染菌的鼠蚤為媒介,經人的皮膚或呼吸道而受感染。其臨床主要特點是發熱、嚴重毒血癥、淋巴結腫大、肺炎及出血傾向。按病變部位及病理變化不同,臨床可分為腺鼠疫、...[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鼠疫(plague)是鼠疫耶爾森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通過染菌的鼠蚤為媒介,經人的皮膚或呼吸道而受感染。其臨床主要特點是發熱、嚴重毒血癥、淋巴結腫大、肺炎及出血傾向。按病變部位及病理變化不同,臨床可分為腺鼠疫、...[繼續閱讀]
炭疽(anthrax)是炭疽桿菌引起的動物源性傳染病。炭疽桿菌對人類和牛羊等草食動物有很強的致病力,感染后潛伏期短,病情急重,病死率高。診斷要點1.流行病學特點職業性強,多發生于牧民、農民、屠宰與肉類加工和皮毛加工的工作人...[繼續閱讀]
白喉(diphtheria)是白喉桿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其臨床特征為咽、喉等處黏膜充血、腫脹,并有灰白色假膜形成,以及由細菌外毒素引起的全身中毒癥狀。中毒性心肌炎為最嚴重的并發癥,是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由于兒童廣泛接...[繼續閱讀]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是由腦膜炎奈瑟菌引起的經呼吸道傳播所致的化膿性腦膜炎。主要臨床表現為突發高熱、劇烈頭痛、頻繁嘔吐、皮膚黏膜瘀點和腦膜刺激征,嚴重者可有敗血癥、休克和腦實質損害,腦脊液呈化膿性改變。診斷要點...[繼續閱讀]
鉤端螺旋體病簡稱鉤體病,是由一組鉤端螺旋體(簡稱鉤體)引起的急性傳染病。豬和鼠類是主要傳染源。臨床特點為起病急驟,表現為高熱、全身酸痛、結膜充血、腓腸肌壓痛、淺表淋巴結腫大、出血傾向等。重者可并發黃疸、肺出血...[繼續閱讀]
萊姆病又叫蜱媒螺旋體病或萊姆疏螺旋體病,是一種由伯氏螺旋體感染所致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表現為皮膚、神經、關節和心臟等多系統的損害。診斷要點1.萊姆病是一種炎癥性多系統疾病,臨床表現復雜,若對其喪失警惕,極易誤診...[繼續閱讀]
貓抓病是由漢氏巴通體(一種革蘭陰性小桿菌)引起的一種良性自限性傳染病,一般被貓抓咬或舔后得病。主要表現為自限性局部淋巴結腫大、發熱和周身不適。診斷要點1.有與貓密切接觸史,并存在被抓或被咬破皮膚史。2.臨床表現(1...[繼續閱讀]
鼠咬熱是鼠類或其他動物咬傷人引起的急性發熱性疾病。主要臨床表現有回歸熱型高熱,局部硬結性潰瘍,淋巴結炎、淋巴管炎以及皮疹等。診斷要點1.小螺菌性鼠咬熱(1)流行病學有鼠咬史,在咬人時,存在于鼠體液中小螺菌經污染傷口...[繼續閱讀]
川崎病主要臨床表現為發熱,眼結膜充血,嘴唇潮紅及皸裂,手足紅腫,全身多形性皮疹及淋巴結腫大等。部分患者在急性期后出現關節炎和心血管病變。本病多發生于小兒。診斷要點1.臨床表現(1)急性期a.不明原因高熱,持續5d以上,多為...[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