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2反映血液中物理溶解氧與血紅蛋白結合的百分率,它與PaO2相關聯,即PaO2越高SpO2也越高。SpO2正常為95%~100%,此時細胞線粒體表面氧分壓約為4~20mmHg,當SpO2降至90%以下時,PaO2即低于60mmHg,線粒體表面氧分壓便低于1mmHg或更低,可出現細胞...[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SpO2反映血液中物理溶解氧與血紅蛋白結合的百分率,它與PaO2相關聯,即PaO2越高SpO2也越高。SpO2正常為95%~100%,此時細胞線粒體表面氧分壓約為4~20mmHg,當SpO2降至90%以下時,PaO2即低于60mmHg,線粒體表面氧分壓便低于1mmHg或更低,可出現細胞...[繼續閱讀]
ECG是監測心肌細胞膜電位變化,膜電位是由細胞膜內外鉀濃度形成,膜電位由靜息狀態轉變為能傳播的動作電位是引起心肌細胞機械性收縮的原因,是產生血流動力學的基礎。正常血流動力學狀態有賴于心臟的正常電活動,也即正常心律...[繼續閱讀]
鈉是決定細胞外液容量與滲透濃度的主要陽離子,它屬于有效滲透分子,不能任意進入細胞內,直接關系著細胞內外液容量,是評估脫水種類與高滲性及低滲性脫水量的指標。機體發生脫水后,如血清鈉濃度正常,為等滲性脫水;如血清鈉濃...[繼續閱讀]
在急性等滲性脫水時血清鈉濃度監測不能用于評估體液丟失量,此時血細胞比容是評估等滲性脫水量與鈉欠缺量的指標。一般認為,血細胞比容每升高1%,表示細胞外液容量欠缺500ml,其中血管內液欠缺100ml,間質液欠缺400ml;血細胞比容每升...[繼續閱讀]
毛細血管壁的微孔直徑為3.5~4nm,蛋白分子的直徑為14.6nm,每克蛋白與15ml水締合在一起,因此由血漿蛋白構成的血漿膠體滲透壓是將水分保留在血管腔內唯一的力,它對維持循環容量起著決定性作用。測定血漿膠體滲透壓簡而易行的方法...[繼續閱讀]
血糖是由肝糖原調節。機體每日所需能量的50%~60%來自葡萄糖。糖代謝受胰島素控制,胰島素促進細胞膜對葡萄糖的通透性,促使糖合成肝糖原,促進糖充分氧化。由于糖代謝受某些關鍵酶的調節,其氧化利用率的最大生理極限為5mg/(k...[繼續閱讀]
血乳酸鹽是糖酵解產物,在組織供氧充裕、肝腎功能正常時,血中乳酸鹽不超過2mmol/L(正常為0.33~1.67mmol/L)。在行液體治療時,如輸液劑內含有乳酸鹽,則可使血中乳酸鹽含量超過正常。肝腎功能正常時血中乳酸鹽增多僅與無氧酵解相關...[繼續閱讀]
血氣是指血中pH、PaCO2及PaO2,是評估體液酸堿狀態與是否存在低氧血癥的指標。液體治療時行血氣監測,是為防止血中HCO3-濃度及pH異常,以保持細胞外液呈堿性及維持細胞內液中性。根據測定,大多數輸液劑的pH均低于7,因此當大量輸液時...[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