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M5、V5、CM3、V3、CMF直立,有時亦可低平,判斷其臨床意義時,應結合臨床病史資料作出診斷。...[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Q-T間期與Q-Tc的正常值見下圖。不同心率時Q-T間期的正常值注:圖中注有100%的粗線代表平均值,其上下方的曲線表示一般的最高及最低范圍;Q-T間期及R-R間隔的單位為百分之一秒,心率的單位為bpmQ-T間期的變化是至今尚未完全闡明的一個...[繼續閱讀]
U波位于T波之后,下一個心搏的P波之前,其方向常與T波方向一致,振幅<0.25mV,不超過同導聯T波振幅。占時間較T波短。U波的產生機理尚未完全闡明,流行的學說有:①U波代表心肌的激后電位;②U波為普肯野纖維的復極電位變化;③U波為肺...[繼續閱讀]
正常人群中竇性心率的范圍較大,劇烈活動時可高達190bpm左右,睡眠時常在50左右,不應<40bpm。一般認為白天最高心率在100~190bpm,平均135bpm,醒時最低心率45~75bpm,平均62bpm。睡眠時最高心率65~120bpm,平均80bpm。睡眠時最低心率40~60bp...[繼續閱讀]
偶發房性早搏每24h多于10次者占16.8%,多于100次者占5.7%,多于1000次者僅占1.7%。偶發室性早搏占70%,少于100次者占19%,多于100次者占10%,多于1000次者占3%。...[繼續閱讀]
極少數正常人于夜間睡眠時可能出現Ⅰ°房室阻滯或Ⅱ°Ⅰ型房室阻滯。綜上所述,在正常人群中Holter監測可以發現不同類型的心律失常。不可根據檢出的心律失常斷然診斷為某種心臟病。但也不可否認某些心律失??赡苁切呐K病早期...[繼續閱讀]
(一)P波方向改變P波由直立轉為倒置,或由倒置轉為直立者,稱為P波方向(極性)改變。見于下列情況。1.與體位變化有關的P波方向改變:心臟起搏點仍位于竇房結,引起心房除極的綜合P向量可因心臟在胸腔的位置不同而發生改變。立體、...[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