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患者用藥時應注意以下事項。(1) 用藥有記錄,看病更安全。①主動向醫生告知自己的用藥情況。②不隨便服用未經許可的藥物。③避免藥物過敏再次發生。(2) 檢查治療問清楚,看病更安心。①主動向醫生詢問治療方式。②主動關...[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住院患者用藥時應注意以下事項。(1) 用藥有記錄,看病更安全。①主動向醫生告知自己的用藥情況。②不隨便服用未經許可的藥物。③避免藥物過敏再次發生。(2) 檢查治療問清楚,看病更安心。①主動向醫生詢問治療方式。②主動關...[繼續閱讀]
(1) 藥物宜放在兒童不易拿到的地方。(2) 藥品應避光、避濕、避熱,置于干燥且陰涼的地方。(3) 藥品應放置在原有包裝內,內服和外用藥需分開保存,以免混淆。(4) 眼藥水、胰島素制劑開封后一個月內未用完者應丟棄。...[繼續閱讀]
(1) 服藥時最好以白開水送服,不要以咖啡、茶、果汁、牛奶等送服藥品。(2) 服藥時,依照藥事人員指示,或按說明書要求服用,注意藥品有效期。...[繼續閱讀]
容易發生跌倒的高危人群有:①年齡>60 歲者;②無人照顧的患者;③曾有跌倒病史的患者;④步態不穩者;⑤有貧血或有體位性低血壓者;⑥營養不良、虛弱、頭暈者;⑦意識障礙(失去定向力、躁動)的患者;⑧正在服用影響意識或活動能力的...[繼續閱讀]
第一知:患者服用安眠藥后或感頭暈、血壓不穩時,下床時先在床邊坐一會兒,再在家屬的攙扶下站起。第二知:當患者需要協助而家屬不在身旁,應立即及時呼叫護理人員。第三知:如發現地面濕滑,請告知護理人員,以防跌倒。第四知:物...[繼續閱讀]
(1) 淺膚色的人種,局部皮膚表現為粉紅色、紅色,壓之不褪色;深膚色的人種,局部為藍或紫色。(2) 局部感覺發硬或溫熱。(3) 局部皮膚有水泡、擦傷或破損。(4) 局部組織腫脹。(5) 骨突處疼痛。...[繼續閱讀]
壓力性損傷多發于受壓和缺乏脂肪組織保護、無肌肉包裹或肌肉層較薄的骨隆突處。(1) 仰臥位時壓力性損傷好發于枕骨粗隆、肩胛部、肘部、骶尾部及足跟處(見圖1-8-1)。圖1-8-1 仰臥位時壓力性損傷的好發部位(2) 側臥位時壓力性損...[繼續閱讀]
根據局部解剖組織缺失量,可將壓力性損傷分為四期,具體分期如下。1 期:指壓后不變白的紅斑(見圖1-8-5)。此期皮膚完整,手指下壓受壓發紅區,皮膚顏色不會變白,常位于骨性突起處。黑色素沉著區域可能見不到發白現象,損傷處皮膚顏...[繼續閱讀]
引起壓力性損傷的原因主要是壓力、剪切力(見圖1-8-11)和摩擦力。發生壓力性損傷風險的高低取決于患者的危險因素的數量和嚴重程度。圖1-8-11 剪切力...[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