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臨床檢查資料,成年人24h平均竇性心率為59~80次/分,并且隨著年齡的增加而下降,但白天最高心率的降低更明顯。老年人最高心率一般不超過130次/分。女性比男性高5~10次/分。竇性心動過速在動態心電圖上十分常見,年輕人運動時...[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根據臨床檢查資料,成年人24h平均竇性心率為59~80次/分,并且隨著年齡的增加而下降,但白天最高心率的降低更明顯。老年人最高心率一般不超過130次/分。女性比男性高5~10次/分。竇性心動過速在動態心電圖上十分常見,年輕人運動時...[繼續閱讀]
正常人可以出現竇性心律不齊和竇性停搏,與呼吸和自主神經張力的變化有關。文獻報道,28%~34%的受試者可見短暫的竇性停搏和竇房傳導阻滯。竇性停搏的時間一般為1.2~2.0s,極少數情況下(如運動員)可出現>2s的停搏,如果出現在一...[繼續閱讀]
正常人中,50%~70%可以監測到室上性心律失常,并且隨年齡的增加而增加。孤立的無癥狀的室上性異位搏動見于64%的健康年輕人,但是發作的次數較少。隨著年齡的增長,期前收縮的次數和發生率均逐漸增加,90%的老年人有房性期前收縮或...[繼續閱讀]
在大規模人群的研究中,用2min心電圖監測可發現健康成人中室性期前收縮的發生率僅為4.4%;而用動態心電圖監測發現,以室性期前收縮為主的室性心律失常的發生率為60%??偟恼f來,健康成人24h動態心電圖監測發現室性期前收縮的發生...[繼續閱讀]
2%~8%的正常人可出現短暫性的一度或二度房室傳導阻滯(多為文氏型傳導阻滯),常在夜間睡眠心率緩慢時出現,可能與迷走神經張力增高有關。據報告正常人一度和二度文氏型傳導阻滯的發生率分別是1%~12%和3%~6%(圖18-13),主要見于年...[繼續閱讀]
動態心電圖的ST段改變較正常的體表心電圖更容易發生,因為進行動態心電圖檢查時,病人常有體位改變、電極片粘貼不緊等問題存在,會影響動態心電圖的記錄,可出現ST段上斜型下降。有研究發現,正常運動情況下,左側臥位時影響V3~...[繼續閱讀]
暈厥(syncope)是一組由多種原因引起的突然的、短暫的意識喪失,意識恢復后不伴隨神經系統的定位體征。暈厥發生前,病人可有頭暈、惡心、視物模糊、眩暈、肢體軟弱、出汗等,又稱為先兆暈厥(presyncope)。暈厥病人占整個住院病人的...[繼續閱讀]
有些癥狀,如心悸、心慌、胸部顫動等可由心律失常引起,特別是期前收縮和短陣心動過速(圖3-1),但相關性較差。有時一些持續的心律失常,如陣發性心動過速也未能引起注意,同樣病人可能不伴有癥狀。相反有時病人出現這些典型癥狀...[繼續閱讀]
病態竇房結綜合征(病竇)是指由于竇房結伴或不伴心房病變而產生心律失常并引起心腦供血不足的一系列臨床表現的綜合征,常表現為頭昏、黑蒙、暈厥、心悸等癥狀。這些癥狀是由于顯著的竇性心動過緩、竇性停搏、竇房傳導阻滯...[繼續閱讀]
許多病人心律失常的發作無規律可循,可表現為一過性、間歇性,也可無癥狀,常規心電圖難以捕捉。由于動態心電圖監測的時間較長,故能提高各型心律失常,特別是夜間入睡后發生的各種心律失常的檢出率。臨床上經常遇到患者訴心悸...[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