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體病理】頸動脈體副神經節瘤又名為頸動脈體瘤、化學感受器瘤、球瘤、非嗜鉻細胞副神經節瘤、神經內分泌腫瘤。1743年VouHaller首次描述頸動脈體瘤。頸動脈體副神經節瘤是來源于頸動脈體副神經節的內分泌腫瘤,由主細胞和支...[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腺體病理】頸動脈體副神經節瘤又名為頸動脈體瘤、化學感受器瘤、球瘤、非嗜鉻細胞副神經節瘤、神經內分泌腫瘤。1743年VouHaller首次描述頸動脈體瘤。頸動脈體副神經節瘤是來源于頸動脈體副神經節的內分泌腫瘤,由主細胞和支...[繼續閱讀]
【腺體病理】頸靜脈鼓室副神經節瘤是發生于頸靜脈球或中耳岬壁附近的副神經節的腫瘤。又稱為頸靜脈鼓室化學感受器瘤、頸靜脈球瘤、鼓室球瘤等。大多數頸靜脈鼓室副神經節瘤來源于頸靜脈球壁內的副神經節(發生于頸靜脈球...[繼續閱讀]
【腺體病理】迷走神經副神經節瘤是來源于交感神經節附近的迷走神經內或其周圍副神經節的內分泌腫瘤。又稱之為迷走神經體副神經節瘤、球瘤、化學感受器瘤、非嗜鉻性副神經節瘤、神經內分泌腫瘤。腫瘤好發于交感神經節附...[繼續閱讀]
【腺體病理】喉副神經節瘤是來源于喉上或喉下副神經節的神經內分泌腫瘤,由主細胞和支持細胞排列成特征性的器官樣(Zellballen)結構。喉副神經節瘤又稱之為球瘤或化感受器瘤,非嗜鉻性副神經節瘤,神經內分泌瘤。大多數腫瘤(82%...[繼續閱讀]
【腺體病理】(一)原位癌1.導管原位癌(ductalcarcinomainsituofbreast)導管原位癌是導管明顯擴張,癌細胞局限于擴張的導管內,導管基膜完整。根據組織學改變導管原位癌可分為粉刺樣型和非粉刺樣型兩大類:粉刺樣型的大體標本特點是質地較...[繼續閱讀]
【腺體病理】葉狀瘤是屬于乳腺纖維上皮型腫瘤,是一種臨界性或低度惡性腫瘤,1838年,由Muller描述而定名。在乳腺腫瘤中占0.3%~1.0%,比較罕見。病理上看,葉狀瘤是由纖維、上皮2種成分共同組成。根據間質細胞豐富及密度、細胞異型...[繼續閱讀]
【腺體病理】乳腺的癌肉瘤或肉瘤是一種少見的乳腺惡性腫瘤,占乳腺腫瘤的2%~3%。常發生于乳腺間葉組織。發病年齡25~40歲,臨床常以無疼性腫塊就診,肉瘤生長迅速,短期內可以生成巨大肉瘤,皮膚常有明顯的靜脈曲張。腫瘤轉移途...[繼續閱讀]
【腺體病理】乳腺轉移瘤較少見,占乳腺惡性腫瘤的1.2%~6%。原發腫瘤可見對側乳腺癌、惡性黑色素瘤、肺癌、甲狀腺癌、卵巢癌及肉瘤等?!鞠袤w影像】CT表現乳腺內可見多發圓形、輪廓光滑的結節,一般沒有毛刺,鈣化也少見,但卵...[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