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洋地黃1.洋地黃效應引起的心電圖改變(1)在QRS主波向上的導聯上,T波低平、雙向或倒置,伴有ST段斜形下垂(凸面向上)。下垂的S-T段可與倒置的T波形成魚鉤狀的“融合波”。(2)Q-T間期縮短。(3)P波振幅降低或出現切跡,U波振幅增高。...[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一)洋地黃1.洋地黃效應引起的心電圖改變(1)在QRS主波向上的導聯上,T波低平、雙向或倒置,伴有ST段斜形下垂(凸面向上)。下垂的S-T段可與倒置的T波形成魚鉤狀的“融合波”。(2)Q-T間期縮短。(3)P波振幅降低或出現切跡,U波振幅增高。...[繼續閱讀]
(一)透視這是最簡單、方便和初步了解胸部疾病的方法。首先在透視前了解病人的全面資料,包括病史、體征和其他檢查資料。透視體位常規采用直立位,也可取坐位或臥位。透視胸部應循序進行,透視肺部應讓病人作深呼吸,這樣肺內...[繼續閱讀]
(一)體層攝影1.病灶體層攝影 用于顯示病灶的內部結構,如有無鈣化、空洞和密度是否均勻;病灶邊緣與其鄰近組織器官如支氣管、肺血管、胸膜、心臟等關系。一般取平臥正位或側位,要求把病灶中心及邊緣部分均顯示清晰。病灶較...[繼續閱讀]
(一)支氣管造影支氣管造影是將造影劑經導管注入氣管,使支氣管樹逐級顯影的一種檢查方法。常用40%碘油或制成膠質的水溶性有機碘作為造影劑。造影前須做碘過敏試驗,對碘過敏者可改用硫酸鋇膠漿,但使用后者時要防止硫酸鋇進入...[繼續閱讀]
胸壁由骨骼及軟組織構成,如同一個籠子罩在外面,胸片上形成的X線影像多為兩側對稱。(一)軟組織胸壁軟組織有皮膚、皮下組織、肌肉及乳房等。1.胸鎖乳突肌 起自兩側頸部向下向內斜行,經過肺尖而附著于鎖骨內緣,在肺尖內側形...[繼續閱讀]
縱隔位于兩肺之間胸腔中部,從前自后將胸腔分為兩部分,由于肺組織的對比可顯示縱隔外緣。正位胸片上縱隔為中部密度增加區,除氣管為低密度及心臟主動脈密度較高,可以分辨外,其他組織不宜區別。為了便于描述和判斷縱隔腫塊來...[繼續閱讀]
橫膈為寬闊的薄肌,介于胸腹腔之間。中部為肌腱,兩側為肌肉部分,成圓頂形。在后前位胸片上,兩側膈圓頂靠近內側,逐漸向外下傾斜,與胸壁交成銳利的肋膈角;內側與心臟形成心膈角。側位胸片上,膈頂前端與前胸壁形成前肋膈角;圓...[繼續閱讀]
(一)氣管氣管經頸部和上縱隔正中向下進入胸腔。由于左側主動脈弓致氣管可輕度向右偏位。氣管全長10~13cm,管腔直徑1.5~2cm,在第5~6胸椎平面分為左、右主支氣管。氣管分叉部下壁形成隆突。隆突正常夾角為60°~85°。(二)支氣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