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醫學知識 > 神經內科疾病診療 > 列表
神經內科疾病診療 共有 63 個詞條內容

第一節 急性脊髓炎

    【概述】急性脊髓炎(acutemyelitis)又稱急性非特異性脊髓炎(acutespontaneousmyelitis),系指一組原因不明的脊髓急性橫貫性損害的炎癥性脊髓疾病。臨床表現為病損水平以下的肢體癱瘓,傳導束性感覺障礙和膀胱、直腸功能障礙為主的自主神...[繼續閱讀]

神經內科疾病診療

第二節 脊髓蛛網膜炎

    【概述】脊髓蛛網膜炎又稱脊髓蛛網膜粘連或粘連性脊髓蛛網膜炎,是蛛網膜在各種病因作用下的一種慢性炎癥過程。在某些病因的作用下,蛛網膜逐漸增厚,與脊髓、神經根、軟膜、硬脊膜粘連,或形成囊腫阻塞髓腔,影響脊髓血液循環...[繼續閱讀]

神經內科疾病診療

第三節 脊髓壓迫癥

    【概述】脊髓壓迫癥系指脊椎、脊膜或椎管內不同性質的病變,以占位性質壓迫神經根、脊髓血管和脊髓,引起的一組以感覺和運動障礙為主,常伴有自主神經功能障礙及神經營養障礙的臨床綜合征。病因病理:依病變的解剖部位可分為...[繼續閱讀]

神經內科疾病診療

第四節 脊髓空洞癥

    【概述】脊髓空洞癥是慢性進行性脊髓變性病,脊髓中央管室管膜內外有液體積聚,且呈筒樣串聯,臨床上稱為脊髓空洞癥。通常發生在頸段,有時可向下延伸至胸髓或向上延伸到腦干(延髓空洞癥),多在20~30歲發病,偶爾發生于兒童或成...[繼續閱讀]

神經內科疾病診療

第五節 少年脊髓型遺傳性共濟失調

    【概述】少年脊髓型遺傳性共濟失調又稱Friedreich共濟失調。這是一種罕見的進展性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發生率為2/10萬,兒童或青春期開始發病,30歲左右就不能行走,稍后死亡。病變主要是脊髓后柱和側柱及背根變性,而腦干及小腦受...[繼續閱讀]

神經內科疾病診療

第六節 脊髓亞急性聯合變性

    【概述】脊髓亞急性聯合變性,是由于胃黏膜內在因子的缺乏,胃腸道內維生素B12吸收不良所引起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故又稱維生素B12缺乏癥。因其臨床表現主要以脊髓側后索癥狀為主,表現為痙攣性癱瘓,感覺性共濟失調及周圍神經障...[繼續閱讀]

神經內科疾病診療

第一節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

    【概述】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TIA)是頸動脈或椎-基底動脈系統的短暫性血液供應不足引起的一過性或短暫性、局灶性腦或視網膜功能障礙,一般持續10~15分鐘,據統計97%的TIA患者在3小時內癥狀緩解,不超過24小時完全恢...[繼續閱讀]

神經內科疾病診療

第二節 腦梗死

    【概述】腦梗死(cerebralinfarction)又稱缺血性腦卒中(cerebralischemicstroke),是指腦動脈的主干或其皮質支動脈硬化及各類動脈炎等血管病變,導致血管的管腔狹窄或閉塞,發生血栓,造成腦局部供血中斷,使局部腦組織發生不可逆性損害,導致腦...[繼續閱讀]

神經內科疾病診療

第三節 腦出血

    【概述】腦實質內的出血稱為腦出血。雖然腦出血可來源于腦內動脈、靜脈或毛細血管的壞死、破裂,但以動脈出血最為多見而重要。在所有腦卒中患者中,腦出血占10%~20%,腦出血患者中80%發生于大腦半球,其余20%發生于腦干和小腦。...[繼續閱讀]

神經內科疾病診療

第四節 蛛網膜下隙出血

    【概述】蛛網膜下隙出血(subarachnoidhemorrhage,SAH)是指腦或脊髓表面血管破裂后流入蛛網膜下隙。常見病因為顱內動脈瘤,其次為腦血管畸形,還有高血壓性動脈硬化,也可見于動脈炎,腦底異常血管網、結締組織病、血液病、抗凝治療并發...[繼續閱讀]

神經內科疾病診療
国产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网站|久久www免费人咸|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久99久热只有精品国产15|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