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可以出現在胃內任何部位,其中以胃竇部最多,約占50%,其余分布在其他區域。我國中晚期胃癌胃鏡檢查顯示胃竇部最多,占55.9%,胃底、賁門占23%,胃體占15%,彌漫型占6.1%。一、早期胃癌早期胃癌是指癌細胞浸潤僅局限于胃壁的黏膜及...[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胃癌可以出現在胃內任何部位,其中以胃竇部最多,約占50%,其余分布在其他區域。我國中晚期胃癌胃鏡檢查顯示胃竇部最多,占55.9%,胃底、賁門占23%,胃體占15%,彌漫型占6.1%。一、早期胃癌早期胃癌是指癌細胞浸潤僅局限于胃壁的黏膜及...[繼續閱讀]
十二指腸癌的發生率為0.035%,占胃腸道惡性腫瘤的0.3%,占小腸癌的33%~45%。十二指腸癌的生長部位多為降部,尤以乳頭區多見,而球部、水平段及升段則很少見。十二指腸癌病變呈結節狀或息肉狀,也有潰瘍形成,質脆。(圖2-3-33~2-3-37)圖...[繼續閱讀]
大腸由盲腸、結腸及直腸組成。盲腸附有闌尾,結腸分為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及乙狀結腸。大腸在腹腔內的位置與走行是沿四周從右下腹至右上腹、左上腹、左下腹、盆腔中央部,圍成方框狀,呈問號走行。全長約1.5m,管徑5~8cm。...[繼續閱讀]
正常大腸黏膜呈橘紅色,光滑濕潤,有明顯光澤。黏膜下血管網能清晰的顯示,呈樹枝狀,血管紋理明顯。當腸管痙攣時血管紋理消失。直腸:全長12~15cm。兩端細,中間膨大形成直腸壺腹。三條半月形直腸皺襞,圍繞壺腹約1/2周徑。(圖2-...[繼續閱讀]
結腸炎性病變可分為非特異性炎性病變和特異性炎性病變,如結腸Crohn病及潰瘍性結腸炎,屬于非特異性炎性病變,而感染性結腸炎,缺血性結腸炎屬于特異性炎性病變。Crohn病內鏡表現:病變呈跳躍式,潰瘍較深而不規則,并可見縱行潰瘍...[繼續閱讀]
腺瘤:管狀腺瘤為最常見,占腺瘤的80%,多為有蒂型,亞蒂、無蒂型少見。絨毛狀腺瘤較少見,呈絨球狀,多無蒂或亞蒂,體積大,一般直徑大于2~3cm,甚至可達10~20cm。質軟易出血?;旌闲拖倭鲂螒B介于管狀腺瘤與絨毛狀腺瘤之間。(圖2-6-1...[繼續閱讀]
由于絨毛狀腺瘤癌變率高,應及早行電切術,電切時為了預防出血,先在腺瘤基底注射0.05%的腎上腺素,然后用內鏡圈套器套住腺瘤蒂或基底,電凝完全后再行電切術。扁平息肉可直接電活檢,亦可先注射腎上腺素再行電活檢術。(圖2-6-20~...[繼續閱讀]
結腸早期癌是指癌浸潤局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層者內。鏡下分型多按丸山分型,Ⅰ型息肉隆起型,又可分為有蒂、亞蒂或廣基型,直徑<2cm,可有糜爛,多為黏膜內癌,與良性息肉不易區分。Ⅱa型為扁平的隆起型,為小盤狀。中心凹陷者,稱Ⅱ...[繼續閱讀]
結腸進展期癌依內鏡表現可分為隆起型、潰瘍型、浸潤型及膠樣型。隆起型:亦稱BorrmannⅠ型癌。癌腫主要向腸腔內生長,常呈菜花樣,表面凹凸不平,伴糜爛及小潰瘍,易出血(圖2-7-2~2-7-7)。圖2-7-1早期直腸癌,扁平隆起,中心凹陷圖2-7-2廣...[繼續閱讀]
一、用于肺部腫物的鑒別由于現影像技術的發展,CT,MRI已能提供很好的肺部病變影像,可以明確腫物的位置,亦可明確病變是在葉支氣管還是僅僅累及段支氣管,但無法對腫物性質作出明確判斷。當CT或MRI顯示腫物位于肺門附近,腫瘤在支...[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