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醫學知識 > 藥物發現和發明史 > 列表
藥物發現和發明史 共有 307 個詞條內容

醫藥分業與地道藥材

    陶弘景在《本草經集注》中提到,“眾醫睹不識藥,唯聽市人……真偽好惡莫測。所以鐘乳醋煮令白,細辛水漬使直,黃芪蜜蒸為甜,當歸酒灑取潤……”表明當時醫藥已分業,醫生自己不采藥,用藥依賴藥商,以至真偽好惡莫測。而有藥商因...[繼續閱讀]

藥物發現和發明史

徐之才與《藥對》

    徐之才(492—572年),北齊著名醫家,字士茂,祖籍東莞(今山東莒縣),寄籍丹陽(今江蘇),出身于世醫家庭。從其五世祖徐熙以下至之才兄弟,六代中就有十一位名醫。其父雄、祖父文伯、叔祖成伯、曾祖道度、叔曾祖叔響、高祖秋夫,及其弟...[繼續閱讀]

藥物發現和發明史

龍門石刻藥方

    自公元六世紀上半葉(北魏晚期)起,在洛陽龍門石窟開始鑿藥方洞,歷北齊至初唐(一說隋),洞中石刻至今尚可辨認者計有124個(一說140個),例如療赤白痢方“麻子汁煮綠豆,空腹飽服”。涉及藥物122種(一說175種),現已有經過校注的《龍門石...[繼續閱讀]

藥物發現和發明史

《隋書·經籍志》

    共錄載隋代及其以前的醫藥書256部,4510卷。除養生、煉丹、符咒等以外,真正的醫藥書共計3953卷,其中醫方類就有3714卷,占94%。隋政府還編有《四海類聚方》2600卷,《四海類聚單要方》300卷,規??胺Q空前,可見隋代醫方又有所盛行。但這...[繼續閱讀]

藥物發現和發明史

唐史收錄的醫藥書籍

    據《舊唐書·經籍志》載,唐及其以前的醫書中名堂經脈類(包括醫經、明堂、經脈、針灸)共26家,凡173卷;醫本草25家,養生16家,食經10家,病源單方2家,雜經方58家,類聚方1家,共110家,凡3789卷。據《新唐書藝文志》名堂經脈類16家,231卷;醫術...[繼續閱讀]

藥物發現和發明史

唐代煉丹術及其成就

    唐代的皇帝李聃托附老子為始祖,把老子封為玄元皇帝,把道教奉為國教。煉丹術在封建統治的支持下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出現不少煉丹家和有關著作。如孫思邈和他的弟子孟詵,既是醫學家又是煉丹家。又如陳少微及其著作《大洞煉真...[繼續閱讀]

藥物發現和發明史

甄權、甄立言與《藥性論》

    甄權(541—643年)隋唐間著名醫家,許州扶溝(今河南省)人。其弟立言亦為當時名醫。權長于針灸術及脈診,曾撰《脈經》、《針方》、《明堂人形圖》等。傳百余歲時,唐太宗曾親臨其家探視并咨詢長壽之道。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稱...[繼續閱讀]

藥物發現和發明史

“藥王”孫思邈

    孫思邈(581—682年)為唐代杰出的醫藥學家,京兆華原(今陜西耀縣)人,一生勤奮好學,學識淵博,有豐富的臨證經驗,隋唐兩代皇帝都召他做官,但他無意仕途,隱居鄉間于診療之余從事著述。撰有《千金要方》及《千金翼方》等。他在《千金...[繼續閱讀]

藥物發現和發明史

《新修本草》

    唐高宗顯慶二年(657年)蘇敬提出中修本草的建議后,唐高宗命重臣長生無忌、李勣(績)主持編修工作,由蘇敬等20余人集體編撰,于顯慶四年完成。名為《新修本草》亦名《唐本草》或《英公本草》由政府頒行全國。這是中國最早由國家...[繼續閱讀]

藥物發現和發明史

《千金翼方》

    該書約撰成于682年左右,全書30卷。據說是孫思邈晚年為了補充《千金要方》之不足,而編寫的。1~4卷專論藥物,其余各卷分別論述婦科、小兒科、傷寒、補品、中風、雜病、瘡癰、診脈、針灸等等。卷1敘述:采藥時節、藥物產地、藥...[繼續閱讀]

藥物發現和發明史
国产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网站|久久www免费人咸|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久99久热只有精品国产15|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