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稱“生態倫理學”(ecologicalethics)。應用倫理學分支學科。研究人與自然環境關系中的道德問題的學科。從20世紀初葉起,由于西方工業化的發展引起的自然環境的破壞,人與自然交往中的道德問題逐步引起人們的重視。1923年,法國哲...[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亦稱“生態倫理學”(ecologicalethics)。應用倫理學分支學科。研究人與自然環境關系中的道德問題的學科。從20世紀初葉起,由于西方工業化的發展引起的自然環境的破壞,人與自然交往中的道德問題逐步引起人們的重視。1923年,法國哲...[繼續閱讀]
亦稱“生物醫學倫理學”(Biomedicalethics)。應用倫理學分支學科。以生物醫學技術發展和衛生保健領域所產生的倫理問題為研究對象。醫學倫理學的拓展。由希臘文bios(生命)和ethikos(倫理學)構成。美國學者波特在其《生命倫理學:通往...[繼續閱讀]
應用倫理學分支學科。以醫療實踐和醫學科學研究活動中的道德規范、道德關系為研究對象。內容包括醫學道德的作用、意義和發展規律,醫學道德規范,各門醫學學科的道德原則,醫生與患者、醫生與醫生、衛生部門與社會團體之間...[繼續閱讀]
應用倫理學分支學科。研究科學技術活動中的倫理問題以及科技道德中一系列理論和實踐問題的學科。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職業倫理學的建立而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英國哲學家斯提芬首先提出“科學倫理學”的概念。蘇聯科學...[繼續閱讀]
應用倫理學分支學科。以科學與道德關系和人們在科學活動中的道德原則和規范為研究對象的學科。隨著科學的發展和職業倫理學的建立而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與科學哲學、科學社會學有密切關系,特別是與技術倫理學的研究內容...[繼續閱讀]
應用倫理學分支學科。研究人類技術應用活動中的倫理問題、道德準則和行為規范的學科。與技術哲學、技術社會學、科學倫理學等密切聯系。20世紀中葉以來,由于技術已成為改造人類自身、改造自然和改造社會的巨大力量,涉及技...[繼續閱讀]
應用倫理學分支學科。研究計算機的開發和應用以及信息生產、儲存、交換和傳播中的倫理道德問題。20世紀80年代起,隨著計算機信息與網絡技術的發展與應用而形成。1985年,美國哲學雜志《形而上學》10月號同時發表了貝奈姆的《...[繼續閱讀]
有兩種含義:(1)相對于個人美德倫理學而言,是以社會倫理關系及其結構狀況、社會公正及其實現條件為研究對象的倫理學類型。社會倫理學主要研究社會關系及其結構的價值合理性根據,社會存在方式及其倫理秩序,社會成員的基本權...[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