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蘭瓜”最早就叫白蘭瓜嗎?它是蘭州本地的品種,還是從外面引進的?如果是引進的,那是什么人,從什么地方引進的?對于這些問題,不論是愛吃白蘭瓜的人還是熟悉白蘭瓜特性的人,恐怕大多數人都回答不上。那我們告訴你,白蘭瓜來...[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白蘭瓜”最早就叫白蘭瓜嗎?它是蘭州本地的品種,還是從外面引進的?如果是引進的,那是什么人,從什么地方引進的?對于這些問題,不論是愛吃白蘭瓜的人還是熟悉白蘭瓜特性的人,恐怕大多數人都回答不上。那我們告訴你,白蘭瓜來...[繼續閱讀]
盛彤笙,生于1911年6月4日,卒于1987年5月9日,江西永新人。1932年畢業于中央大學,1934年赴德國留學,先后獲得柏林大學醫學博士和獸醫學博士學位。1938年回國后,曾任江西省立獸醫??茖W校、西北農學院和中央大學教授、系主任等職。1...[繼續閱讀]
周祥椿,1932年11月21日出生于江蘇省昆山縣楊湘涇鎮。1937年因日軍入侵,全家“逃難”搬遷到上海,他在上海完成了小學和中學的學業,以優異成績考入北京農業大學農藝系,并于1955年10月被分配到蘭州農業學校工作。經濟困難期間,學校...[繼續閱讀]
他最早在甘肅利用外國良種豬對土種豬進行雜交改良;他培育成了甘肅省第一個瘦肉型豬品種——甘肅白豬,解決了甘肅省瘦肉豬生產的母本問題;他創立的用地方品種資源配套系的理論與方法,打破了國外在這一領域對我國的封銷;他運...[繼續閱讀]
他,頭戴草帽,腳穿布鞋,完全是一位“農人”的打扮,正在試驗田里忙著種洋芋。但與許多農民粗放播種不同的是,他劃行講究端直,點播嚴格距離,而且每粒種子都有編號,消毒液浸泡后才下種。當地農民播種的是一家人一年的收成,而他...[繼續閱讀]
1957年7月,張九疇從張掖農業學校畢業后,分配到山丹縣農技推廣站工作,開始了科技推廣事業。四十多年來,他一步一個腳印地艱辛拼搏,嘔心瀝血,從一個普通專業技術人員到高級農藝師,在農技站、人民公社、良種場、農業局不同的崗...[繼續閱讀]
提起王母宮山和王母娘娘的神話故事,人們就會想起在宮山腳下有一個近2000人的村莊叫延風村,完祥林就是這個村的掌舵人,村黨支部書記。二十幾年的村官生活,他榮獲的各種榮譽就二十多個,被省上樹為“科技產業帶頭人”,全市“十...[繼續閱讀]
有人說,他是新時期農作物種子工作的拓荒者,默默地服務“三農”,使農民走進了富裕的新天地。他,就是涇川縣種子管理站高級農藝師盧雪宏,1987年7月參加工作,本科文化程度,政協涇川縣六屆委員。二十多年來,他開拓創新,學科學、用...[繼續閱讀]
劉建軍,是甘肅省靜寧縣八里鎮小山村一位青年農民,二十幾年來,他憑著苦干、實干和不斷學習的勁頭,用自己的辛勤和努力,在人生歷程中落下一個又一個踏實的足跡,這踏實的足跡。1978年,高中畢業的劉建軍回到了家里,開始為自己的...[繼續閱讀]
王成家,1982年畢業于甘肅農業大學農學專業。在張家川縣一直從事基層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他嚴格要求自己,積極進取,大膽創新,獻身農業,服務于農業。在農業技術推廣中,作為主持人或主要參與人承擔完成了來自省、市、縣三級的農...[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