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2018年9月20日下午,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慶祝大會在銀川隆重舉行,2萬余名寧夏各族群眾共同見證了這激動人心的時刻。塞上江南一甲子,60年里,寧夏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建設等方面取得的輝煌成就引發市民強...[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解說]2018年9月20日下午,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慶祝大會在銀川隆重舉行,2萬余名寧夏各族群眾共同見證了這激動人心的時刻。塞上江南一甲子,60年里,寧夏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建設等方面取得的輝煌成就引發市民強...[繼續閱讀]
[節目導視]中國荒漠化治理初見成效(同期:我們過去治沙單項技術,把沙地固定住,發展到現在實際上是綜合治理技術);全球問題需各國共同努力(同期:我們覺得沙漠要利用好的話,它會帶來很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這一點我們所有沙...[繼續閱讀]
[演播室主持人]如今,每年都會有數十位阿拉伯國家學員來到寧夏,探尋在這片遙遠的沙漠中發生的故事,見證“荒漠變綠洲”的奇跡以及中國人民的智慧和精神。他們在中國學習荒漠化治理的科學技術和創新經驗,回國后運用到自己國...[繼續閱讀]
[現場]羅亞坤、茍發偉在鐵路旁注視列車駛過。[出字幕]36km[現場]羅亞坤在辦公室辦公、茍發偉在家給妻子準備酸湯餃子。[畫外音]媳婦不是要吃餃子嘛,酸湯餃子,這是牛肉蘿卜餡的。給(她)包一點,算是一點兒安慰吧。[畫外音]2012年確...[繼續閱讀]
曾經很長一段時期,“盲目開墾——生態破壞——干旱少雨——貧困落后”的惡性循環,讓寧夏西海固地區一度被稱為“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方”,并成為貧困的代名詞。西海固如何徹底擺脫貧困?這是一份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60年來的...[繼續閱讀]
20年的奮進,標識著歷史變遷的刻度。20年的跨越,彰顯了攻堅克難的執著。這是中國特色扶貧開發事業的偉大創新,也是中國共產黨“兩個大局”戰略構想的成功實踐——20年前,在黨中央作出東西部結對幫扶的戰略部署下,福建省和寧夏...[繼續閱讀]
徜徉在八月流金的寧夏西海固地區,勃勃生機伴隨著田野中的陣陣笑聲撲面而來:一粒粒鮮艷欲滴的紅枸杞,連續5年獲得歐盟有機認證,進入歐洲餐桌;一片片萬壽菊花瓣中提取出葉黃素,加入飼料中,讓歐洲、北美的三文魚肉色更加靚麗...[繼續閱讀]
從長征會師地,到扶貧主戰場,2016年7月18日至20日,習近平總書記深入寧夏山川考察。在將臺堡紅軍長征會師紀念園,總書記瞻仰紅軍長征會師紀念碑并敬獻花籃。他說:“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長征要持續接力、長期進行,我們...[繼續閱讀]
干部包戶幫扶,施工隊整修村道,電商掃碼“土蜂蜜”,忙碌景象隨處入眼。不唱“獨角戲”,實現“整體推”;少了“等靠要”,多了“我要富”。寧夏西海固貧困村的喜人變化,讓當地精準扶貧奔小康進一步提速?!岸嗲肋M水” 主動幫...[繼續閱讀]
“同心”,一個富有力量的名字,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卻是“干旱、貧瘠、落后”的代名詞。同心縣是國家級貧困縣,伴著中央脫貧攻堅的號角聲,同心縣勠力同心,調結構,補短板,找準了“旱塬披綠、產業多彩、農民增收”路子,共奔小康...[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