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底搬遷至徽縣梨園頭后,甘肅省人民政府衛生廳決定將麻風院名改為甘肅省麻風病第二院,直屬甘肅省人民政府衛生廳領導,季振之任院長。由于人們傳統上對麻風具有恐懼心理,麻風病院工作人員佩帶證章到外單位辦事,遭受不同...[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1953年底搬遷至徽縣梨園頭后,甘肅省人民政府衛生廳決定將麻風院名改為甘肅省麻風病第二院,直屬甘肅省人民政府衛生廳領導,季振之任院長。由于人們傳統上對麻風具有恐懼心理,麻風病院工作人員佩帶證章到外單位辦事,遭受不同...[繼續閱讀]
(一)人員結構1952年初,索羅寺麻風村建成運營時有職工6人,其中醫生2人、護士1人、藥劑1人、工勤1人。搬遷至徽縣梨園頭后,隨著住院病人數增加,職工隊伍不斷壯大,20世紀60年代初期有職工20余人。1964年陸續開始向兩當縣楊店土蜂溝新...[繼續閱讀]
從季振之1952年擔任甘肅省麻風病第二院首任院長起,至2014年的六十多年間,該院院址及人事幾經變遷,先后有9人擔任院長一職,其中4人在擔任院長期間兼任書記一職,另有3人在擔任書記期間兼任副院長并主持工作。省兩當療養院歷屆主...[繼續閱讀]
病院(休養區)是住院麻風病人接受治療、勞動生產、居住生活的綜合功能區。病院管理主要包括病人的管理、醫療管理、勞動及生活管理等,是麻風病院中一項艱巨的任務。因為住院病人來自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生活習俗、文化層次...[繼續閱讀]
(一)麻風治療治療麻風及其各種并發癥是省兩當療養院的建院目的和重要業務,近六十多年來,不管機構數次變遷、人員如何更迭,這項工作不斷受到重視和加強。即便是十年動亂的“文革”期間,患者的治療工作沒有受到多大影響。不...[繼續閱讀]
麻風的畸殘康復工作近些年日益受到重視,過去我們限于條件和認識不夠,僅對麻風潰瘍利用中西藥或清潔換藥給予治療,治愈了不少單純性麻風潰瘍。但對其它畸殘矯治,限于條件未能開展。20世紀80年代初期,曾派人到山東平度皮防站...[繼續閱讀]
在20世紀50年代,中醫藥治療在療養院廣泛應用。為治療麻風曾先后配制各種方劑,如“掃風丸”、“井光斗”、二益方、Ⅰ號方、Ⅲ號方、Ⅳ號方等劑型,選擇病例分別試治。并加工制作“黨參膏”、“脾腎雙補丸”、“補血合劑”等...[繼續閱讀]
自1952年建院以來,對分管的天水、慶陽、平涼和隴南市的31個縣(市)中的20個縣(市)先后進行16次隨訪復查和線索調查,并對18個發病較高的縣,組織當地醫務人員進行大面積全民普查。近二十年中先后舉辦、麻防學習班8期,為各地培訓麻...[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