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醫學知識 > 從腎治未病 > 列表
從腎治未病 共有 192 個詞條內容

陶弘景主“惜精養腎,防病延年”

    南朝著名養生家陶弘景是繼葛洪之后的道家養生派代表人物之一,通曉道、佛之理,亦精于醫學,其編著的《養性延命錄》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養生專著。書中多處論及惜精養腎以防病延年的觀點,諸如“保精則神明,神明則長生”。說...[繼續閱讀]

從腎治未病

孫思邈創“層次論病”,倡“節欲保精”

    唐代醫家孫思邈極其重視“治未病”,他系統地將疾病分為“未病”“欲病”“已病”三個層次,并提出“上醫醫未病之病,中醫醫欲病之病,下醫醫已病之病”。他反復告誡人們要“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醫之于無事之前”。孫思邈...[繼續閱讀]

從腎治未病

金元四大家的治未病學術思想

    金元時期著名的金元四大家,不僅在醫學理論方面獨樹一幟,更是臨床治未病的專家,他們把醫學理論向養生防病方面滲透,使中醫治未病理論有所創新和發展,其中不乏以養腎固精為主的治未病理念,極大地推動了從腎治未病理論的發展...[繼續閱讀]

從腎治未病

趙獻可立“保養命門真火”

    明代趙獻可認為命門為“立命之門”,內藏元精、元氣、元神,是人體生命活動的主要能量來源,也是未病養生的關鍵所在。如其在《醫貫·內經十二官論》中曰:“夫既曰立命之門,火乃人身之至寶,何世之養身者,不知保養節欲,而日夜戕...[繼續閱讀]

從腎治未病

張景岳倡“保養真火,治形保精”

    明代杰出醫家張景岳為溫補派的代表人物,其進一步補充并發展了陽不足論,并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水火命門說,對后世養腎攝生思想的發展也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他主張養生防病以保養真火為要,認為陽氣之根在命門,命門主乎兩腎,所以...[繼續閱讀]

從腎治未病

葉天士主張“先安未受邪之地”

    清代醫家葉天士的治未病思想主要體現在其“先安未受邪之地”的立論,此語雖為腎水素虧而兼胃熱內迫營血發斑之證而論,同時也反映了葉天士“未病先防,已病防傳,愈后防復”的治未病思想。葉氏認為,溫熱之證極易傷津耗液,如果...[繼續閱讀]

從腎治未病

治未病理論的創新發展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預防為主”一直是我國衛生工作的基本方針。進入21世紀,隨著社會文明的進步,由于生態環境的污染,飲食結構的改變,學習、工作、生活的壓力增大,人口的劇增,以及疾病譜的改變等因素影響,人類從防治傳...[繼續閱讀]

從腎治未病

從腎治未病理論在新時期的創新發展

    21世紀的醫學是以人的健康為研究對象與實踐目標的健康醫學,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更注重未病先防和防老抗衰。中醫學認為,腎為先天之本,主藏精氣,主生長發育和生殖。腎主持精氣的功能正常,則可維持人體內外環境的穩定,從...[繼續閱讀]

從腎治未病

道法自然,平衡陰陽

    陰陽、五行學說是中醫學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之一,是中國古代哲學思想與中醫學的理論和實踐經驗的結合,是中醫學獨特的思維方式。自古以來,一直指導著人體疾病的治療和預防、養生等方面,如此,中醫“治未病”與陰陽、五行學說...[繼續閱讀]

從腎治未病

調養精神,舒暢七情

    中醫學強調“形神合一”“形與神俱”,因為機體為形神相依的統一體,所以不僅應注重形體,而且應重視養神?!痘茨献印肪硪辉?“夫形者,生之舍也;氣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一失位,則三者傷矣?!毙误w是生命的住宅,氣血是生...[繼續閱讀]

從腎治未病
国产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网站|久久www免费人咸|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久99久热只有精品国产15|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