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期的醫學生涯中,先生經歷了眾多的各種復雜病證,從而體會到“醫有常道,法無常法”。他曾經治療過不少各種類型的哮喘病,對其中屬于寒飲喘咳之證,每以宣肺降氣、溫肺化飲、通陽散寒的常規療法,而獲痊愈或緩解。對《金匱...[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在長期的醫學生涯中,先生經歷了眾多的各種復雜病證,從而體會到“醫有常道,法無常法”。他曾經治療過不少各種類型的哮喘病,對其中屬于寒飲喘咳之證,每以宣肺降氣、溫肺化飲、通陽散寒的常規療法,而獲痊愈或緩解。對《金匱...[繼續閱讀]
讀書至“濂洛關閩”,不得其解,求教于裘師,先生隨口說出,群疑頓釋,與所查證資料全部謀合,令人欽佩之至,錄之以備查考?!秱疁世K·自序》:“黃岐猶羲父也,仲景其孔子乎,易水師弟,則濂洛諸賢,金華師弟,則關閩諸大儒也?!逼?義...[繼續閱讀]
“陰者藏精而起亟也,陽者衛外而為固也”,語出《素問·生氣通天論》?,F行統編教材《內經講義》云:“亟,頻數。陰精不斷地起而與陽氣相應,說明陰為陽之基?!毕壬J為此說不妥。起,有立意。亟,通極,引申為中流砥柱。起亟,即立...[繼續閱讀]
《老子·七十一解》:“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睍?“知不知”,知人所不知,此誤。先生解:能知道自己有所不知道,這是最高明的了;不知道卻自以為知道,這就是缺點(病),只有厭惡自...[繼續閱讀]
元代醫家王好古曾著書《此事難知》,喻醫學之深奧,難全洞達其趣。先生對此也無限感慨,也曾撰文《從來此事最難知》。先生博學,皓首窮經,行醫七十余年,及至晚年仍有壯“不如人今老矣,世猶多病愧稱醫”的慨嘆。平素總覺醫學上...[繼續閱讀]
《靈樞·經脈》中,對十二經病候的描述分“是動則病”和是主某所生病者兩個部分來敘述的。對此歷代醫家爭議頗多,歸納之有:①是動為氣病,所生病為血病;②是動是本經病,所生病是他經病;③是動在氣、在陽、在衛,病在于外,所生病...[繼續閱讀]
先生認為“神明”是指人體的生理活動和生命延續的主宰和核心?!痘茨献印ぬ┳逵枴?“其生物也,莫見其所長養而物長;其殺物也,莫見其所傷而物亡,此之謂神明?!薄兑捉洝ふf卦》:“神也者,妙萬物而為言也?!薄盾髯印ぬ煺摗?“萬...[繼續閱讀]
針對疾病的發生、發展情況,現在存在著兩種不同的治療指導思想和治療方法。一種是徹底消失病原體或可能切除的病理組織,以此作為治病的手段;另一種則是調動人體自身存在的抗病能力,使正氣充沛,達到驅除病邪的目的。前一種辦...[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