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生元,云南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暨云南省中醫醫院教授、主任醫師,著名中醫學家吳佩衡學術繼承人,云南省名中醫,全國第二批名老中醫學術經驗繼承指導老師,國務院授予有突出貢獻專業技術人員榮譽獎勵、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吳生元,云南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暨云南省中醫醫院教授、主任醫師,著名中醫學家吳佩衡學術繼承人,云南省名中醫,全國第二批名老中醫學術經驗繼承指導老師,國務院授予有突出貢獻專業技術人員榮譽獎勵、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繼續閱讀]
中醫者應注重醫學經典研究,熟練運用《傷寒論》是業醫治學的基礎?!秱摗返膶W習又取決于對《內經》《難經》及《神農本草經》等經典著作的認真研究,如果不熟讀《內經》《難經》就難明陰陽寒熱之理與臟腑氣血經絡之關系...[繼續閱讀]
中醫藥學在其發展過程中融匯了我國古代多種學術思想的特點,形成了一套獨特的理論體系。由于中醫藥理論來源于臨床實踐,許多在實踐中總結出的理論也只有通過實踐才能加深理解,因此,強調教書育人必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注重中...[繼續閱讀]
辨證論治是中醫認識疾病和治療疾病的基本原則,是中醫學對疾病的一種特殊的研究和處理方法。辨證和論治是診治疾病過程中相互聯系而又不可分割的兩部分。辨證是決定治療的前提和依據,論治是治療的手段和方法。治病求本,是...[繼續閱讀]
在《傷寒論》治療法則中,始終貫穿著“扶陽氣”和“存津液”的基本精神?!秲冉洝分^:“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故天運當以日光明,是故陽而上衛外者也?!币蕴旌腿沼魅松碇枤?充分說明陽氣是機體生命之本,與...[繼續閱讀]
邪正的盛衰變化,對于疾病的發生、發展及其變化和轉歸,都有重要的影響。疾病的發生與發展是正氣與邪氣斗爭的過程。正氣充沛,則人體有抗病能力,疾病就會減少或不發生;若正氣不足,疾病就會發生和發展。因此,臨床治療的關鍵就...[繼續閱讀]
年有老幼,小兒稚陽未充,稚陰未長。稚陽未充,則肌膚疏薄,腠理不固,衛外力弱而易感邪,易寒易熱,易夾食滯;稚陰未長,則臟腑柔嫩,易于傳變,易于傷陰,易損中期,易虛易實。一般而言,凡大辛大熱、大苦大寒之藥,小兒均宜慎用,這是處方...[繼續閱讀]
機體在正氣虧虛,陰陽失衡,氣血逆亂,臟腑功能失調,抵抗力下降時產生疾病。醫生用藥無非是補偏救弊,調整機體陰陽氣血、臟腑功能,創造有利條件,促使機體生理功能盡快恢復。強調用藥不在于醫生之好惡,而在于認證的準確、投藥的...[繼續閱讀]
附子在我國的應用歷史非常悠久,早在《神農本草經》中就有附子的記載,指出:“附子氣味辛溫,有大毒,主治風寒咳逆邪氣,溫中,金瘡,破癥堅積聚,血瘕,寒濕踒躄,拘攣膝痛、不能行走?!敝?歷代醫家也有各自的觀點闡述。清·黃宮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