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細胞膜內外的離子濃度不同(表3-1)。安靜與興奮狀態下,心臟各部位不同類型心肌細胞的細胞膜對不同離子的通透性亦不同。以非自律細胞心室肌細胞為例,心肌細胞的靜息電位和動作電位有以下的特點。在安靜狀態時,鉀離子(K...[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心肌細胞膜內外的離子濃度不同(表3-1)。安靜與興奮狀態下,心臟各部位不同類型心肌細胞的細胞膜對不同離子的通透性亦不同。以非自律細胞心室肌細胞為例,心肌細胞的靜息電位和動作電位有以下的特點。在安靜狀態時,鉀離子(K...[繼續閱讀]
Na+、K+、Ca2+、Cl-等離子在細胞膜內外的濃度存在巨大的差異,產生和維持這些差異,需要通過鑲嵌在細胞膜上的蛋白質來實現細胞內外的離子交換。這些蛋白質可分為:離子泵(例Na+-K+泵)、離子交換體(例Na+-Ca2+交換體、Cl--HCO3-交換體)和...[繼續閱讀]
心肌發生激動之后很短的一段時間內,完全或部分地喪失興奮性,這段時間稱為不應期(refractory)。1.絕對不應期(Absoluterfefractoryperiod,ARP)如圖3-2,約相當于動作電位0相、1相、2相和3相的前半。相當于體表心電圖上從Q(或R)波開始到T波頂端...[繼續閱讀]
如上所述,心肌細胞在安靜狀態下,細胞膜外帶正電,細胞膜內帶負電,即細胞膜外的電位(電壓)高于細胞膜內。即在安靜狀態下,肌細胞能保持其膜內外的這種暫時的穩定狀態而不產生電流,這種狀態稱為極化狀態(polarization)。此時自心肌...[繼續閱讀]
心臟為一在心基部開口的器官,和一個細胞不同,有構造復雜的心房和心室。心室是一個不規則的U型器官,開口處在心基底部和房室瓣相對峙。因為有一個缺口,所以不像一個規則的細胞或肌束組織。當心臟激動時,電流的傳導也不是由...[繼續閱讀]
1.除極進行的前面為正電位,后面為負電位。復極進行的前面為負電位,后面為正電位。2.探察電極對著正電位的,描出向上波;對著負電位的,描出向下波。3.除極進行得較快,描出的曲線窄而陡直;復極進行得較慢,描出的曲線寬而圓鈍。...[繼續閱讀]
雙極導聯(bipolarleads),即連接身體表面的兩極均有電壓(電位)的改變,此種心電圖標志了兩極間的電位差。額面的雙極導聯一般為雙極肢導聯(bipolarlimbleads),系Einthoven(艾氏)于1907~1908年首先倡用而沿用至今的導聯,因此又稱為標準導聯(...[繼續閱讀]
單極導聯(unipolarleads)是在兩個電極中,只使一個電極顯示電位,而另一電極的電位則使之幾乎等于零,這樣所描得的心電圖,則表現為有效(探察)電極下的電活動,因而較能反映心臟局部電活動情況。額面上的單極導聯為單極肢導聯(unipo...[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