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歲以上發病、有高血壓或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病史。2.有一側面、肢體的感覺障礙、輕偏癱、共濟失調等不同癥狀。3.腦脊液檢查無異常。4.顱腦CT或顱腦核磁共振成像(MRI)發現缺血性、陳舊缺血性病灶。...[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1.50歲以上發病、有高血壓或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病史。2.有一側面、肢體的感覺障礙、輕偏癱、共濟失調等不同癥狀。3.腦脊液檢查無異常。4.顱腦CT或顱腦核磁共振成像(MRI)發現缺血性、陳舊缺血性病灶。...[繼續閱讀]
該病的治療基本上同腦血栓形成,雖然腔隙性梗死的預后良好,但易反復發作。應積極治療高血壓,主要是控制腦血管病危險因素,尤其要強調積極控制高血壓。作好腦血管病的二級預防。一般不用脫水治療。...[繼續閱讀]
最常見的病因是高血壓合并細、小動脈硬化,其他病因包括動靜脈畸形、動脈瘤、血液病(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血友病和鐮狀細胞貧血病)、梗死后出血、腦淀粉樣血管病(cerebralamyloidangiopathy,CAA)、Moyamoya病、...[繼續閱讀]
(一)臨床表現1.多有高血壓病史。在動態下急性起病;寒冷季節多發,男性略多于女性,一般無前驅癥狀,少數可有頭暈、頭痛及肢體無力等。發病后癥狀在數分鐘至數小時內達到高峰。2.突發出現局灶性神經功能缺損癥狀,常伴有頭痛、嘔...[繼續閱讀]
1.影像學檢查(1)頭顱CT掃描:是診斷腦出血安全有效的方法,可準確、清楚地顯示腦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占位效應、是否破入腦室或蛛網膜下腔及周圍腦組織受損的情況。腦出血CT掃描示血腫灶為高密度影,邊界清楚,CT值為75~80Hu;在血...[繼續閱讀]
50歲以上中老年患者,有長期高血壓病史,活動中或情緒激動時起病,發病突然,血壓常明顯升高,出現頭痛、惡心、嘔吐等顱內壓升高的表現,有偏癱、失語等局灶性神經功能缺損癥狀和腦膜刺激征,可伴有意識障礙,應高度懷疑腦出血。頭...[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