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醫學知識 > 骨科疾病術后康復 > 列表
骨科疾病術后康復 共有 75 個詞條內容

第一節 全髖關節置換術康復

    一、概述圖1-1 髖關節髖關節(圖1-1)是一個相對簡單的關節,其作用是承受體重和活動。髖關節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個球和一個窩,所以稱為球-窩關節。球位于大腿骨(股骨)的頭部,稱之為股骨頭。這個股骨頭裝配在骨盆上稱之為髖臼...[繼續閱讀]

骨科疾病術后康復

第二節 全膝關節置換術康復

    一、概述圖2-1 膝關節膝關節(圖2-1)是人身體內最復雜的關節,主要作用是承受身體的重量,并使小腿靈活地活動。膝關節由三部分構成:大腿下端、小腿上端和膝蓋骨(髕骨)。關節內還有內外側軟骨板及前后交叉韌帶,關節周圍有內外側...[繼續閱讀]

骨科疾病術后康復

第三節 踝關節置換術康復

    一、概述踝關節(圖3-1)是承受體重的重要關節之一,活動范圍較小,較為穩定。其由脛骨和腓骨下端構成的踝穴與距骨構成關節,幾乎只能進行屈伸活動。周圍附著的肌肉和韌帶較少。目前,在踝關節外科,融合術仍占十分重要的位置,但踝...[繼續閱讀]

骨科疾病術后康復

第四節 足部關節置換術康復

    一、概述足部(圖4-1)關節置換術最常用于前足的跖趾關節(圖4-2),特別是第一跖趾關節。理論上,關節置換比關節融合術和切除成形術效果更好。但目前除第一跖趾關節置換外,其他足部關節置換的臨床效果均不是十分理想,因此本節主要...[繼續閱讀]

骨科疾病術后康復

第五節 全肩關節置換術康復

    一、全肩關節置換術概述圖5-1 肩關節肩關節(圖5-1)是人體內靈活度最大的關節,不僅包括常提到的盂肱關節(狹義肩關節),還包括肩鎖關節、胸鎖關節及肩胛骨胸壁連接。全肩關節置換術是指盂肱關節的人工關節置換手術,主要用于治...[繼續閱讀]

骨科疾病術后康復

第六節 肘關節置換術康復

    一、概述肘關節(圖6-1)由三部分構成:尺骨-肱骨滑車關節、肱橈關節和上尺橈關節。在整個上肢運動鏈中肘關節處于中間環節,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不僅能夠屈伸改變手與軀干之間的距離,而且還負責前臂旋轉使手更靈活。因此肘關節...[繼續閱讀]

骨科疾病術后康復

第七節 橈骨小頭置換術康復

    一、概述橈骨小頭(圖7-1)為盤狀,上面為橈骨小頭凹,與肱骨小頭構成肱橈關節,其周圍鑲有一層軟骨,構成環狀關節面,與尺骨的橈骨切跡對合,是前臂旋轉活動的重要結構。橈骨小頭骨折是關節內骨折,如果有移位,理應切開復位內固定...[繼續閱讀]

骨科疾病術后康復

第八節 腕、手部關節置換術后康復

    一、概述手和腕部(圖8-1)的人工關節置換手術,適用于關節疼痛和畸形的治療,主要用于類風濕性關節炎和骨關節炎晚期。腕手部關節置換手術常見的有:人工腕關節置換手術、人工月骨置換手術、人工舟狀骨置換手術、人工大多角骨置...[繼續閱讀]

骨科疾病術后康復

第九節 鎖骨骨折術后康復

    一、疾病及相應手術治療概述1.鎖骨骨折概況 鎖骨骨折是人體常見骨折之一,居上肢帶骨骨折的首位,占上肢骨折的17.02%,占全身骨折的5.98%。各年齡組均可發生,但多見于兒童及青壯年。圖9-1 鎖骨外形及不同部位橫切面形態鎖骨橫貫...[繼續閱讀]

骨科疾病術后康復

第十節 肩部骨折及脫位術后康復

    一、疾病及相應治療概述(一)解剖結構及病理基礎肩部是上肢與軀干的接合部,由胸骨上端、鎖骨、肩胛骨和肱骨上端分別連接組成四個關節——喙鎖關節、肩鎖關節、肩關節和肩胛胸壁關節。肩胛骨為一不規則扁平骨,貼附于胸壁后...[繼續閱讀]

骨科疾病術后康復
国产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网站|久久www免费人咸|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久99久热只有精品国产15|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