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復動作的運動過程中,例如行走,金屬對金屬表面置換假體會產生潤滑膜(圖4-1),以保護關節表面[17,18]。模擬磨損顯示,在潤滑膜變厚時磨損減少[19]。Chan等[20]應用一種簡單的暫態彈力流體的潤滑分析,可以預測在進行不同活動時隨時...[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在重復動作的運動過程中,例如行走,金屬對金屬表面置換假體會產生潤滑膜(圖4-1),以保護關節表面[17,18]。模擬磨損顯示,在潤滑膜變厚時磨損減少[19]。Chan等[20]應用一種簡單的暫態彈力流體的潤滑分析,可以預測在進行不同活動時隨時...[繼續閱讀]
多少公差是可行的這個問題最早是由McMinn和Daniel[9]提出的,他們在低公差假體患者群中發現進行性發展的髖臼放射性可透線,提示存在臼杯周邊松動的可能。他們認為這個問題的原因在于假體植入時臼杯變形導致髖臼邊緣和股骨假體在...[繼續閱讀]
所有金屬對金屬髖負重面開始時均有碳化物突出于表面,但在表面經受磨損后,這些碳化物都斷裂了或脫落,粗糙的尖端(由碳化物和基體物質)則被磨平[23,27,31]。因此,經歷了類似與研磨過程的磨造,如Park等的圖4-4所示[32],假體表面的劃痕...[繼續閱讀]
根據美國材料試驗學會標準(ASTM)分類,使用于金屬對金屬表面置換的鈷基合金的組成主要是鈷、鉻、鉬,并伴有高碳含量或低碳含量(見表4-1以及附件4C)。盡管上面提及的由碳化物導致的磨損,但在大多數模擬研究中,表面碳化物少的低碳...[繼續閱讀]
金屬對金屬表面置換假體伴低公差和較大的有效半徑(R)的設計理念來自于對暫態彈力流體潤滑(附件4A)以及體外模擬試驗和回收假體的磨損率之間的關系的研究結果(附件4B)。此外,我們還知道需要研制基質中具有高水平溶解碳的合金...[繼續閱讀]
1.AmstutzHC,LeDuffMJ.Backgroundofmetal-onmetalresur-facing.ProcInstMechEng2006;220:85-94.2.BrownCFisherJ,InghamE.Biologicaleffectsofclinicallyrelevantwearparticlesfrommetal-on-metalhipprostheses.ProcInstMechEng2006;220:355-369.3.DaviesAP,WillertHG,Campbel...[繼續閱讀]
對金屬對金屬髖關節表面置換(SRA)進行潤滑分析時,必須充分考慮關節內的液體流動和關節表面的變形(如Liu等[8]的研究所示)。從事這種研究必須具備深厚的摩擦學知識背景,而且需要應用高等數學計算方法。然而,即使具備很高的專業...[繼續閱讀]
采用4階Runge-Kutta代數和3次樣條曲線差值求解方程A2,卷吸速度和載荷是隨時間變化的函數。整體(非局部)步長減半,應用最小截斷誤差尋找解答,取約14位有效數字為計算結果以舍去誤差。由方程A2求解計算出的中心膜厚度隨時間變化,可...[繼續閱讀]
內植物股骨頭半徑和關節公差(Rc-RH)都可以影響髖關節表面置換(SRA)金屬對金屬(MM)表面的短暫彈流動力潤滑作用。根據患者的解剖參數,SRA采用大直徑內植物股骨頭(大RH),使用范圍20~28mm。然而,制造過程中可以設定關節間隙,從而設定...[繼續閱讀]
Varano[39]應用多工位釘-板裝置,在25%小牛血清潤滑劑中完成了一項有關鈷合金磨損行為的基礎實驗(圖C1)。釘的尖端是球形,但是實驗條件不利于形成彈流動力潤滑作用。因此,邊界潤滑和直接表面作用相互影響[24]。這種條件并不是存在...[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