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外營養的輸注途徑分為:周圍靜脈輸入法和中心靜脈輸入法。中心靜脈途徑適用于需長期腸外營養支持的病人,臨床上常用的中心靜脈途徑有:①頸內靜脈途徑;②鎖骨下靜脈途徑;③經頭靜脈或貴要靜脈插入中心靜脈導管(PICC)途徑。周...[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腸外營養的輸注途徑分為:周圍靜脈輸入法和中心靜脈輸入法。中心靜脈途徑適用于需長期腸外營養支持的病人,臨床上常用的中心靜脈途徑有:①頸內靜脈途徑;②鎖骨下靜脈途徑;③經頭靜脈或貴要靜脈插入中心靜脈導管(PICC)途徑。周...[繼續閱讀]
(一)中心靜脈置管、輸液等技術問題的并發癥及防治1.穿刺與留置導管的并發癥在穿刺過程中,由于技術問題可能發生氣胸、血胸;穿刺針誤入頸內動脈、鎖骨下動脈,誤傷臂叢神經、胸導管甚至誤傷膈神經,誤穿入胸腔內及氣管等??諝?..[繼續閱讀]
(1)一般制劑 含有機體所需要的各種營養素,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電解質、維生素以及各種微量元素等。根據氮源的不同,基本上分為以氨基酸氮源、以水解蛋白為氮源和以酪蛋白為氮源的三大類。目前有多種商品制劑可供...[繼續閱讀]
腸內營養的輸入途徑有口服、鼻胃/十二指腸置管、鼻空腸置管、胃造口、空腸造口等,具體投給途徑的選擇取決于疾病情況、喂養時間長短、病人精神狀態及胃腸道功能。1.口服口服的制劑不一定要等同,量一定滿足需要。如不能耐受...[繼續閱讀]
腸內營養的供給方式有分次性投給、間隙性重力滴注和連續性經泵輸注三種。(1)分次性投給 將配好的營養液或商品型腸內營養用注射器緩注入喂養管內,每次250ml左右,每日6~8次。該方法常用于需長期家庭腸內營養的胃腸道造瘺病人...[繼續閱讀]
常見的腸內營養的并發癥主要有機械方面、胃腸道方面、代謝方面及感染方面的并發癥,但多不嚴重。(一)機械性并發癥置管時造成鼻、咽、食道損傷所致出血及糜爛、潰瘍;誤吸,多是應用鼻胃管的病人同時伴有胃潴留因呃逆致吸入性...[繼續閱讀]
[1]中華醫學會.臨床技術操作規范[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9.[2]陳孝平,汪建平.外科學[M].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3]鄭樹森.外科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任培土,阮新賢,魯葆春,等.深靜脈穿刺置管后嚴重并發癥的原因...[繼續閱讀]
休克(shock)是臨床各科常見的危重綜合征,尤以外科領域常見。休克是人體對有效循環血流量銳減的反應,是組織血流灌注不足,能量缺乏所引起的細胞內代謝紊亂和功能受損的全身性病理過程,是一種細胞水平的急性營養代謝障礙。目前...[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