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斷要點1.尿頻、尿痛、尿液混濁、血尿,伴或不伴發熱,恥骨上區壓痛。2.尿液鏡檢白細胞計數5個/HP,清潔中段尿培養菌落計數1×105/ml。治療程序1.一般治療 鼓勵病人多飲水,使尿量保持在2000ml以上;臥床休息,左右輪流側臥以減輕子宮...[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診斷要點1.尿頻、尿痛、尿液混濁、血尿,伴或不伴發熱,恥骨上區壓痛。2.尿液鏡檢白細胞計數5個/HP,清潔中段尿培養菌落計數1×105/ml。治療程序1.一般治療 鼓勵病人多飲水,使尿量保持在2000ml以上;臥床休息,左右輪流側臥以減輕子宮...[繼續閱讀]
由于體內貯存鐵(包括骨髓、肝脾及其他組織內)消耗殆盡,不能滿足正常紅細胞生成的需要而發生的貧血稱為缺鐵性貧血(irondeficiencyanemia,IDA)。妊娠期貧血的診斷標準:紅細胞計數<3.5×1012/L,或血紅蛋白<100g/L,或紅細胞比積<0.30。滿...[繼續閱讀]
再生障礙性貧血(aplasticanemia,AA)是一組由于化學、物理、生物因素及不明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以造血干細胞損傷、外周血全血細胞減少為特征的疾病。診斷要點1.臨床表現 主要為貧血、出血、感染,脾不大。根據癥狀發生的...[繼續閱讀]
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ITP)是一種常見的自體免疫性出血綜合征,由脾臟產生的抗血小板抗體(PAIg)與血小板表面結合,加速血小板在單核巨噬細胞系統內的破壞,結果使血循環中的血小板數減少,引起皮膚黏膜出血,重者內臟亦有出血。...[繼續閱讀]
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thromboticthrombocytopenicpurpura,TTP)是一種罕見的微血管出血綜合征,其主要特征是發熱、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微血管病變性溶血性貧血、中樞神經系統和腎臟受累等,此稱為五聯征,有前三者稱為三聯征。診斷要點...[繼續閱讀]
血友病是一種因遺傳性凝血活酶生成障礙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包括血友病A、血友病B及遺傳性FⅪ缺乏癥,其中以血友病A最常見,以陽性家族史、幼年發病、自發或輕度外傷后出血不止、血腫形成及關節出血為特征。臨床上血友病孕婦非...[繼續閱讀]
巨幼紅細胞性貧血(megaloblasticanemia)是由于葉酸或維生素B12缺乏引起脫氧核糖核酸合成障礙而發生的一組貧血。國內報道為0.7%。診斷要點1.癥狀及體征(1)貧血:起病急,貧血多為中度或重度。表現為軟弱無力、頭暈、眼花、表情淡漠,皮...[繼續閱讀]
腦實質或腦表面的血管破裂,血液溢入蛛網膜下隙,就稱為蛛網膜下隙出血。在孕期發生率為1∶10400,居妊娠期非產科性死亡原因的第三位。最常見的原因為顱內動脈瘤,其次為腦血管畸形。診斷要點1.在活動或情緒激動時發生,起病急劇...[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