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癇前期-子癇(preeclampsia-eclampsia,PE-E)是妊娠期特發性疾病,以高血壓和/或蛋白尿最早出現為臨床表現,在一個漸進的過程或不易察覺的過程中突然出現腦、心、肝、腎等多臟器損害為結果的臨床過程,并導致了難以控制的孕產婦及圍生...[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子癇前期-子癇(preeclampsia-eclampsia,PE-E)是妊娠期特發性疾病,以高血壓和/或蛋白尿最早出現為臨床表現,在一個漸進的過程或不易察覺的過程中突然出現腦、心、肝、腎等多臟器損害為結果的臨床過程,并導致了難以控制的孕產婦及圍生...[繼續閱讀]
妊娠高血壓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妊娠20周后,首次出現的高血壓,收縮期血壓≥140mmHg(18.7kPa)和/或舒張期血壓≥90mmHg(12.0kPa),伴或不伴有蛋白尿(尿蛋白指>300mg/24h尿)及臟器功能受累,于產后12周內恢復正常[2]。...[繼續閱讀]
妊娠高血壓疾病是由于胎盤原發性病理改變,主要是胎盤滋養細胞終末絨毛發育(成熟)障礙引起胎兒胎盤循環缺血和/或環境因素影響產生的慢性應激反應以及應激損傷,導致機體從臨床代償到臨床失代償的過程。...[繼續閱讀]
人類胎盤中有3種形態的絨毛。從絨毛膜板伸出的絨毛干逐漸分支,形成初級絨毛干、次級絨毛干和三級絨毛干,向絨毛間隙伸展形成終末絨毛網。絨毛末端懸浮于充滿母血的絨毛間隙中稱游離絨毛,長入底蛻膜中的稱固定絨毛。一個初...[繼續閱讀]
絨毛發育分三個階段。妊娠早期:此階段的絨毛數量少,形態大(直徑約170μm)。它含有疏松基質及兩層規則的滋養細胞。外層為合體細胞,它來自內層的郎罕氏細胞滋養細胞層。細胞滋養細胞呈立方、多角或卵圓形。細胞界限清楚,胞漿...[繼續閱讀]
胚胎15天初級絨毛形成,20天形成動脈、毛細血管、靜脈網,23天開始血液循環。至受精后5周,完整的胎兒-胎盤血液循環系統完全建立。胎盤絨毛干血管:隨著妊娠進展,絨毛分支,胎兒絨毛干血管發育,干動脈進入絨毛中間。第10周臍血管進...[繼續閱讀]
在正常妊娠中,胎盤絨毛除了有VSM絨毛(10%~30%[6],35.12%[5]),還有合體結節絨毛(7.15%~7.87%[6],17.37%[5]),纖維素樣絨毛,絨毛間腔容積(38.02%[6]~30.45%[5])等。它們不論在形態上的變化或數量上的變化都會對妊娠結局產生影響。...[繼續閱讀]
在子宮胎盤附著位置,母體血液經由100~200根螺旋動脈注入絨毛間腔。相當于每2cm2胎盤有1條螺旋動脈。母體螺旋動脈入口處壓力25mmHg(3.3kPa),絨毛間腔壓力15~20mmHg(2.00~2.67kPa)。血液直接流向絨毛板或間絨毛根部,減弱的壓力導致血液...[繼續閱讀]
(1)子宮螺旋動脈解剖特點。子宮螺旋動脈是來自髂內動脈經子宮動脈、子宮動脈上行分支、弓形動脈向心支(放射動脈)到達子宮內膜的血管。子宮內膜存在著兩個功能不同的動脈系統:螺旋動脈和基底動脈。子宮內膜螺旋動脈和體內...[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