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熱是人體對致病因子的一種全身反應,是臨床最常見的癥狀。發熱既是病人就診時最常見的主訴,又是一個最常見的客觀體征。一般來說,發熱的標準為:腋下溫度>37.4℃,直腸內溫度>37.8℃,舌下溫度>37.5℃。根據發熱的高低可以...[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發熱是人體對致病因子的一種全身反應,是臨床最常見的癥狀。發熱既是病人就診時最常見的主訴,又是一個最常見的客觀體征。一般來說,發熱的標準為:腋下溫度>37.4℃,直腸內溫度>37.8℃,舌下溫度>37.5℃。根據發熱的高低可以...[繼續閱讀]
水腫是指過量的液體在組織間隙或體腔中積聚。水腫可分為全身性與局部性。當液體在體內組織間隙呈彌漫性分布時呈全身性水腫;體液積聚在局部組織間隙時呈局部性水腫;發生于體腔內稱積水,如胸腔積水、腹腔積水、心包積液。...[繼續閱讀]
皮疹是許多疾病常見的伴隨體征之一,兒童時期皮疹尤其多見,是臨床診斷疾病的重要依據。皮疹的種類很多,根據有無出血疹可以將皮疹分為出血疹和非出血疹兩大類。出血性皮疹主要指高出或不高出于皮膚的瘀點或瘀斑。非出血性...[繼續閱讀]
嬰幼兒哭鬧是生理需要和疾病不適的一種表現??摁[的原因很復雜,區分生理性哭鬧和病理性哭鬧是兒科醫師經常遇到的難題。判斷是否是生理性哭鬧首先注意患兒哭聲的大小、音質和音調。正常嬰兒哭聲洪亮、婉轉、有調??蘼暤?..[繼續閱讀]
當體內動脈血還原血紅蛋白已達50g/L(5g/dl)以上時,皮膚、口唇、鼻尖、指甲等部位就會呈現青紫。青紫是新生兒期最常見癥狀之一,多因心肺疾患所致,也見于中樞神經系統損傷和某些血液病。檢查新生兒有無青紫,應在日光下進行。同...[繼續閱讀]
嘔吐是指胃內容物和一部分小腸內容物在消化道內逆行而上,自口腔排出的反射性動作。典型的嘔吐動作有三個步驟:①蠕動自胃體開始,向下傳導停留于胃角切跡處,在該處產生強烈的收縮,胃內容物不能向下推進;②會厭關閉,軟腭上提...[繼續閱讀]
由于新生兒的神經系統興奮性高且有豐富的NMDA結合位點,相對而言抑制性神經遞質的水平較低,新生兒易于出現驚厥。嚴重持續驚厥可造成永久性腦損傷,其病死率高,往往又提示可能有嚴重的潛在病因,故及時診斷、進行病因分析和處...[繼續閱讀]
黃疸是新生兒期一種常見的臨床癥狀。正常人血清膽紅素含量為3.4~13.7μmol/L,若超過25.7~34.2μmol/L即出現黃疸。但新生兒皮膚血管豐富,色澤紅潤,血清膽紅素含量達51.3~68.4μmol/L時肉眼才能辨出黃疸。年長兒或成人出現黃疸都是病理...[繼續閱讀]
呼吸暫停是指呼吸道氣流停止≥20秒,伴或不伴心率減慢;或<15秒,伴有心率減慢、青紫或蒼白。如果早產兒呼吸停頓10~15秒,不伴心率減慢稱為周期性呼吸,此為早產兒的正?,F象。呼吸暫停多見于早產兒,是早產兒需要心肺監護和住...[繼續閱讀]
新生兒呼吸困難是指新生兒出生建立正常呼吸后,由于各種原因引起的呼吸急促或深慢、節律不整、吸氣相與呼氣相比例失調以及呼吸輔助肌動作明顯的表現如出現三凹征(胸骨上窩、肋間隙、劍突下窩的吸氣性凹陷)和鼻翼扇動等。...[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