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簡要:單純皰疹主要由人類單純皰疹病毒Ⅰ型(HSV-Ⅰ)引起。好發于面部,以唇、口周、鼻周多見。典型皮損為在紅斑基礎上簇集分布的粟粒至綠豆大小的張力性水皰,水皰破裂形成糜爛面或結米黃色痂,愈后可留暫時性色素沉著。見...[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臨床簡要:單純皰疹主要由人類單純皰疹病毒Ⅰ型(HSV-Ⅰ)引起。好發于面部,以唇、口周、鼻周多見。典型皮損為在紅斑基礎上簇集分布的粟粒至綠豆大小的張力性水皰,水皰破裂形成糜爛面或結米黃色痂,愈后可留暫時性色素沉著。見...[繼續閱讀]
臨床簡要:又稱接種性單純皰疹(inoculation herpes simplex),是由于單純皰疹病毒直接接種于擦傷或正常皮膚所引起,若發生于手指端則稱為皰疹性瘭疽(圖1-3),在接觸部位先出現深在性硬性丘疹、隨后形成散在的水皰或膿皰,周圍紅暈,伴疼痛...[繼續閱讀]
臨床簡要: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經呼吸道傳染,冬春季多見,主要見于兒童,成人也可發生。潛伏期約2周,起病急,有發熱、頭痛等前驅癥狀。典型損害為散在的紅色小丘疹,逐漸發展為綠豆大小,周圍繞以炎性紅暈的發亮水皰,皰頂部...[繼續閱讀]
臨床簡要: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好發于中老年人,有明顯的神經痛。在將要發疹部位先有神經痛、癢感或皮膚感覺異常。典型皮損是在紅斑基礎上出現粟粒至綠豆大小簇集性的丘疹、丘皰疹,迅速變為水皰,皰液澄清、皰壁緊張、...[繼續閱讀]
臨床簡要:為同位反應的一種表現,很少見。帶狀皰疹皮疹消退后1個月內(偶爾超過3個月),在原患處皮節區域出現平頂丘疹,組織病理上常為肉芽腫性炎癥,一般可自然消退。圖1-11患者是在帶狀皰疹皮疹消退后2個月內,患處皮節區域出現...[繼續閱讀]
臨床簡要:又稱牛痘樣濕疹、急性水痘樣膿皰病。是在原有特應性皮炎或濕疹的基礎上感染了單純皰疹病毒或牛痘病毒而引起的一種病毒性皮膚病。多見于5歲以內的特應性皮炎或濕疹患兒,當患兒接觸單純皰疹患者或接種牛痘后1周左...[繼續閱讀]
臨床簡要:又稱“兒童不對稱性屈側周圍疹”,多發于冬春季,與Ⅵ型皰疹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等感染有關。好發于兒童,也可發生于成人,起疹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癥狀,皮疹為單側分布的紅色斑疹、丘疹,多發于腋窩、腹股溝及胸腹...[繼續閱讀]
臨床簡要:又稱上皮軟疣。由傳染性軟疣病毒引起,接觸傳播。潛伏期2~3周。多見于兒童及青年,好發于軀干及四肢。少數通過不潔性交而傳播,發生于外生殖器、肛門部位。皮損為粟粒至黃豆大半球形丘疹,中心微凹或呈臍窩狀,有蠟樣...[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