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郭海英.中醫攝生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9.08[2]趙國新.攝生康復[M].江西:江西高校出版社,1997.01[3]王玉川.中醫攝生學(供中醫攝生康復專業用)[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92.10[4]李慶升.中醫攝生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3...[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1]郭海英.中醫攝生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9.08[2]趙國新.攝生康復[M].江西:江西高校出版社,1997.01[3]王玉川.中醫攝生學(供中醫攝生康復專業用)[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92.10[4]李慶升.中醫攝生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3...[繼續閱讀]
生命的“生”字在篆體字為“塵”?!墩f文解字》解釋:生,進也。篆體字的“塵”是破土之意,“生”就像草木出在土之上。所以“生”的本義是進,是破土而出。后來將“生”與“死”相對?!墩撜Z·顏淵》中說:愛之欲其生。再引申...[繼續閱讀]
精氣神是生命活動的三大基本要素,后世醫家稱之為“人身三寶”。人的生命的本質,在中醫學看來是精氣神的和諧統一,如《靈樞·本臟》所說:“人之血氣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精化源于先天而滋養于后天,是生命活動的...[繼續閱讀]
1.時空特征中醫理論認為生命本源于天地之精氣,那么在自然界有順應天時的生長化收藏的變化過程,人有生長壯老已的生命過程;自然界因為不同的地理條件,不同的地方所生長的物種也不盡相同,同樣,不同地域的人的生理特點也各不相...[繼續閱讀]
俗話說:“人命關天”,“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說明了人們對生命的珍視。醫學工作研究和服務的對象恰恰就是人的生命,對人的生命價值的態度是決定醫學倫理道德標準的基本出發點。在中國傳統文化之中,對人的生命的尊重歷...[繼續閱讀]
“天年”,就是天賦的年壽,即自然壽命。是我國古代對人的壽命提出的一個有意義的命題。古代攝生家、醫家認為在100歲到120歲之間。如《尚書·洪范篇》:“壽、百二十歲也”,《素問·上古天真論》認為:“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繼續閱讀]
壽命是指從出生經過發育、成長、成熟、老化以至死亡前機體生存的時間,通常以年齡作為衡量壽命長短的尺度。一般計算年齡的方法又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時間年齡,又稱歷法年齡,是指人出生以后經歷多少時期的個體年齡,我國常配以...[繼續閱讀]
早在《素問·上古天真論》古人就討論過不同時代壽命的變化情況,認為上古時代人們順應自然,注意攝生,“年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而在《內經》時代的人由于起居不節,不知保養,“年半百而動作皆衰”。當然,上古時代的人類壽命...[繼續閱讀]
攝生的目的是延年益壽,而這種長壽是建立在健康的基礎之上的,倘若沒有健康,那么長壽便缺少了實現的前提,就只能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當然,健康的標準是動態的,不同年齡段的健康標準是變化的,不能用20歲的健康水平去衡量、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