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認為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藥食都要入胃,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祝味菊在臨床治療用藥時,十分重視病人的脾胃受納運化之能力,特別反對妄用寒涼藥物傷胃敗脾,影響藥食之吸收及發揮正常的作用?!耙磺袃确庰D,欲...[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中醫學認為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藥食都要入胃,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祝味菊在臨床治療用藥時,十分重視病人的脾胃受納運化之能力,特別反對妄用寒涼藥物傷胃敗脾,影響藥食之吸收及發揮正常的作用?!耙磺袃确庰D,欲...[繼續閱讀]
祝味菊非常重視溫熱扶陽,認為“溫藥含有強壯之意,非溫不足以振衰憊,非溫不足以彰氣化……溫之為用大矣”。溫熱藥中,他最推崇附子:“附子通十二經,可升可降,為百藥之長?!弊N毒諔酶阶拥膹V泛程度實屬罕見。他在傷寒病...[繼續閱讀]
祝味菊善用附子,但他也清楚:“單用熱藥,可能造成急暴之果,去其急暴,即善良之性存?!薄盁崴幹?人盡知之,惟常用溫熱者,始能體認溫熱之所以為弊。吾非不知其弊也,矯其弊而取其利,又何弊之有哉!”因此,他十分重視藥物的配伍...[繼續閱讀]
附子因產地、品種和炮制方法不同,其性能、功用也不一樣,祝味菊對此非常重視,臨床選用十分講究。曾謂:“附子之制法雖屬不同,其區別亦不外烈性之輕重有差耳?!彼慕涷炇?“溫扶元陽首推黃附,沉寒痼冷可用生附,麻醉心痛則烏...[繼續閱讀]
祝味菊認為,附子為將軍藥,性極猛烈,用其得當則效如桴鼓,用其失當則其害立見,故必須仔細辨證而后用之。附子乃為熱藥之長,“熱藥之患,人盡知之,惟常用溫熱者,始能體認溫熱藥之所以為弊”。由于附子辛熱有毒,走而不守,其副作用...[繼續閱讀]
溫潛一法,是祝味菊應用溫熱藥對中最為突出之代表。這是他通過觀察江南人體質特點,并結合扶陽理念及古人用藥經驗所總結出的。他發現江南人的體質,多是陽虛而虛陽上浮,“蓋江南之人,濱海而處,地卑濕重,氣升陽浮,發育早熟,智...[繼續閱讀]
“發熱者,體溫上升之謂也。明乎體溫之生理,則發熱之病理,思過半矣?!弊N毒照J為,只有從根本上認識發熱之生理與病理變化,才能知道如何去調節其發熱。如人體之增溫與保持來源于“筋肉及腺等酸化燃燒、化學分解作用”,但人...[繼續閱讀]
祝味菊認為:“人之患病,具有自然療能?!比?“傷寒發熱而不亢,自汗而有節,體功應付有方,固可勿藥而愈也?!彼u一些時醫,不知人體有自然之療能,把發熱不藥而愈借為貪天之功。西醫針對發熱一癥,多用退熱藥物來消除,雖然有...[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