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原始人類不難理解由意外性創傷所引起的疼痛,但是他們對由機體內部疾病或箭和矛損傷所引起的疼痛卻感到十分神秘。他們最初通過摩擦(按摩)局部或將局部浸于寒冷的溪水或湖水中以及將其暴露于陽光的溫暖中來治療損傷所...[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雖然原始人類不難理解由意外性創傷所引起的疼痛,但是他們對由機體內部疾病或箭和矛損傷所引起的疼痛卻感到十分神秘。他們最初通過摩擦(按摩)局部或將局部浸于寒冷的溪水或湖水中以及將其暴露于陽光的溫暖中來治療損傷所...[繼續閱讀]
(一)古代文明1.古巴比倫王國在巴比倫王國,醫生就是牧師,因為巴比倫文明是圍繞宗教建立起來的文明??茖W是神學的一部分,醫生的職責是安慰神靈并使他們樂善好施。醫生——牧師通過觀察星星、閃爍的火焰和祭祀動物的器官來決...[繼續閱讀]
雖然中世紀是亞里士多德哲學統治的時期,但是心臟是感覺中樞的觀點并未被所有的科學家所接受。在此時期,醫學中心轉移至了阿拉伯半島,“醫師的君主”Avicenna(980—1038)成為主導者。他對疼痛和減輕疼痛的方法特別感興趣。他在其...[繼續閱讀]
在17世紀,雖然人們取得了“大腦在感覺功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的其他證據,但是亞里士多德的思想仍然被許多權威人士所認同。因此,在1628年發現血液循環的WilliamHarvey仍然認為心臟是感受疼痛的部位。相反,與WilliamHarvey同一時代的...[繼續閱讀]
19世紀末期進行的解剖學、生理學和組織學研究促進了疼痛的兩種生理學學說的形成,即特異性學說(specificitytheory)和強度學說(intensivetheory)。(一)特異性學說疼異性學說認為疼痛是一種特異性感覺,具有自己獨立的感受器,與觸覺和其他...[繼續閱讀]
(一)模式學說Nafe在1934年提出,所有的皮膚感受特性均是由神經沖動的空間和時間模式決定的,而不是在單獨模式的特異性傳導通路基礎上產生的?;诖擞^點和親身研究,Sinclair和Weddell在20年后提出了外周模式學(peripheralpatterntheory)。該...[繼續閱讀]
19世紀所形成的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治療方法在20世紀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在這段時期內,由于合成化學的發展,使得全身性鎮痛藥物合成方面取得了較大的發展,并且一些非麻醉性鎮痛藥被合成,其中包括對乙酰氨基酚(撲熱息痛)、非那...[繼續閱讀]
造成疼痛治療不足的原因大致可歸結為三大類:①因研究不充分而導致對疼痛及其機制知識的嚴重匱乏;②對現有知識和治療方法的應用不滿意或不當;③交流問題。(一)疼痛知識的匱乏認真回顧和分析疼痛研究的歷史可以發現,在經歷...[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