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結局的評估是近30年來創傷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傷情的嚴重性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患者的結局。以往有利用創傷評分和ISS等方法來預測患者結局,但靈敏度和特異度均不夠理想。人們分析了種種原因,并認為,單純用生理參數變化...[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患者結局的評估是近30年來創傷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傷情的嚴重性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患者的結局。以往有利用創傷評分和ISS等方法來預測患者結局,但靈敏度和特異度均不夠理想。人們分析了種種原因,并認為,單純用生理參數變化...[繼續閱讀]
(一)影響創傷預后的有關因素創傷發生時出現的瞬間能量轉移需要一定的時間,可能是數周、數月、數年才能得到最終的吸收、接受和解決,或留下永久的損害。這里,時間是我們探討創傷預后的一個重要指標。從時間上看,據流行病學...[繼續閱讀]
(一)創傷急救的組織實施嚴重創傷后“黃金時間”內的救治措施是否及時得當直接影響到預后,因此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1. 縮短傷后急救反應時間 反應時間(response time)是國際上用以衡量急救系統的重要標志,系指接到呼叫至急救車到...[繼續閱讀]
及時有序的創傷救治開始于院前或現場,其核心內容是如何迅速識別嚴重創傷并按優先順序給予及時的處理,也就是傷員的檢傷分類。檢傷分類(triage)一詞來自法語trier一詞,意思是分門別類或根據一定規則進行挑選。歷史上,拿破侖的軍...[繼續閱讀]
創傷流行病學(trauma epidemiology)是應用流行病學理論與方法來研究創傷問題的一個流行病學分支。換言之,創傷流行病學是描述創傷的發生強度及其分布特征,分析創傷的發生規律、原因和危險因素,提出創傷的控制策略與預防措施,并對...[繼續閱讀]
(一)常用的流行病學指標1. 創傷頻率測量指標(1)發生率(incidence rate)。某一特定人群一年中創傷的發生頻率。公式中“某人群的總人數”有以下兩種計算方法:①如果是表示一個地區(省、市、區、縣、社區或單位)的創傷發生率,需用該...[繼續閱讀]
(一)全球流行概況20世紀90年代全球每年因創傷死亡人數在500萬人以上,據WHO 1999年的統計數字顯示,1998年全球死于創傷576.5萬人,死亡率為97.9/10萬。其中自殺、謀殺和戰爭等故意創傷死亡為227.1萬人(占39.4%),道路交通事故傷死亡最多,共...[繼續閱讀]
近半個世紀來,工業化國家把創傷納入到疾病控制工作范疇,國家把創傷防治作為政府行為來落實,從工程、立法、職業防護、保險、衛生宣傳、安全教育等方面綜合開展創傷預防,使創傷的發生得到有效的控制,例如交通傷在發達國家近...[繼續閱讀]
(一)交通傷流行病學的定義廣義的交通事故(traffic accident)包括了道路、鐵路、航空和水上交通所發生的意外事故。其中,航海事故稱之為海難(perils of the sea),飛機失事稱為空難(aeroplane crash),火車事故稱為機車事故(trainmishap),道路交通事...[繼續閱讀]
(一)職業性創傷發生概況職業性創傷系指職業人群在生產勞動過程中,由于職業性事故(occupational accidents)引起機體組織的突然性意外創傷,也稱職業性創傷。職業性創傷可以按創傷的原因進行分類,我國有人提出20類常見職業傷害事故類...[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