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有幾個了不得的和尚,比如去印度取經譯經的玄奘,創禪宗頓悟學說的六祖慧能,東渡日本傳法的鑒真,善草書的懷素、貫休,詩寫得好而且名氣也大的寒山、拾得,著名的詩歌理論家、《詩式》的作者皎然等。在他們中間有一位詩僧...[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唐代有幾個了不得的和尚,比如去印度取經譯經的玄奘,創禪宗頓悟學說的六祖慧能,東渡日本傳法的鑒真,善草書的懷素、貫休,詩寫得好而且名氣也大的寒山、拾得,著名的詩歌理論家、《詩式》的作者皎然等。在他們中間有一位詩僧...[繼續閱讀]
宋之問(約656-約713),字云卿,相州內黃(今屬河南)人。在武則天的文學侍從中,宋之問是人品最卑下的,但是詩又是做得最好的。上元二年(675),宋之問進士及第。武則天稱帝后,他以文才得以扈從左右,要不是因為口臭(齒疾),還差一點成為武...[繼續閱讀]
沈佺期(約656-約714或715),字云卿。相州內黃(今屬河南)人。他是和宋之問齊名的詩人,人品比宋之問也好不到哪里去。先是因受賄入獄,后又因諂事張易之、張昌宗被流放州,那里已經是在今天的越南境內了。他在州呆了一年...[繼續閱讀]
陳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屬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遺,后世稱為陳拾遺。大概是受四川山川文物的影響,年輕時候的陳子昂和李白很有些相似,都是家庭富有,才華橫溢,輕財好施,慷慨任俠。不同的是,李白不屑于科舉,走的是先隱...[繼續閱讀]
各種名單的排列順序是非常講究的,但大致不過兩種,一種是按職務、地位、尊卑、年齡等排序,這是一點也亂不得的。另一種方法,則是“按姓氏筆劃為序”。面對一大篇姓名,是要讓頭腦發昏的,所以一般能有點印象的,大概也就是開頭...[繼續閱讀]
漢末孔融向曹操推薦禰衡的《薦禰衡表》中有一句話說:“鷙鳥累百,不如一鶚?!贝_實,許多東西是貴精不貴多的。翻開《全唐詩》,你會發現,有許多人有上百首詩載錄在上,但是,沒有一首是大家熟悉的,作者也不為人知。但是有的詩人...[繼續閱讀]
劉希夷(約651-?),一名庭芝,字延之。汝州(今屬河南)人。是宋之問的外甥。據說,劉希夷就是被這個舅舅宋之問害死的,死因是他有兩句詩寫得太好了,宋之問想據為己有。劉希夷上元二年(675)與宋之問、沈佺期同榜進士及第,時年二十五歲...[繼續閱讀]
天寶十四載(755)十一月,安祿山終于造反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他就占領了東都洛陽,建國大燕,做起皇帝來了。第二年六月,安祿山占領了唐帝國的首都長安。唐明皇倉皇出逃,跑到四川去了。來不及扈從的官員,都成了安祿山的俘虜。...[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