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彭波涌攝影/田園珠穆朗瑪峰自然保護區于1988年經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正式批準成立。1989年,珠峰保護區管理局和定日管理分局相繼建立,隨后又成立了吉隆、聶拉木、定結管理分局。1994年,經國務院正式批準成立珠穆朗瑪峰國家...[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攝影/彭波涌攝影/田園珠穆朗瑪峰自然保護區于1988年經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正式批準成立。1989年,珠峰保護區管理局和定日管理分局相繼建立,隨后又成立了吉隆、聶拉木、定結管理分局。1994年,經國務院正式批準成立珠穆朗瑪峰國家...[繼續閱讀]
珠峰保護區處于喜馬拉雅地層、地質構造區中,地質構造復雜,除了分布于喜馬拉雅主脊線以南的低喜馬拉雅地臺型沉積帶和亞喜馬拉雅西瓦里克第三系沉積帶外,保護區自南至北依次分布著高喜馬拉雅結晶巖帶、特提斯喜馬拉雅南部...[繼續閱讀]
高原獨特的大氣環流,特殊的地勢地貌結構特點,為珠峰保護區帶來了類型多樣的氣候變化和豐富的氣候帶。其中,喜馬拉雅山北翼的高原面內(即保護區的大部分地區),如定日縣協格爾鎮,年均氣溫2.1℃,日均溫≥0℃持續期間積溫為1000~...[繼續閱讀]
珠峰保護區隸屬中南水文區,中喜馬拉雅山北坡地帶的內、外流地區。區內河流分屬印度洋和藏南內流兩大水系,大部分河流冬季封凍或斷流。發源于希夏邦馬峰北坡的朋曲河是保護區內最大的河流,它自西向東橫貫保護區,全長384千米...[繼續閱讀]
珠峰保護區內土壤發育比較原始,表現為以草原土壤為主的成土過程,森林土壤形成過程只分布在保護區南部的喜馬拉雅山脈南坡及山脈下切河谷谷地。區內土壤分布以喜馬拉雅山為界,南北差異極為顯著(圖1-1)。南翼森林土壤地帶與西...[繼續閱讀]
珠峰保護區植被類型豐富,垂直分異特征明顯,大致分為17個植被型、28個群系組和59個群系。地形和氣候的較大差異,使保護區南北兩翼呈現截然不同的植被景觀。珠峰保護區北翼的高原受西北冷空氣的影響,屬荒漠和草甸草原區。而南...[繼續閱讀]
珠峰保護區南翼為高山峽谷濕潤森林區,溝谷幽深,平均海拔為2400米。南上而來的印度洋暖濕氣流受到喜馬拉雅山脈的阻擋,為南翼的陳塘溝、絨轄溝、樟木溝和吉隆溝四條縱切的大峽谷帶來了充沛的降水,形成了濕潤多雨的海洋性季風...[繼續閱讀]
與南翼相比,保護區北翼呈現出一番截然不同的自然景觀。北翼的藏南山原、寬谷湖盆區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地勢廣闊平坦,但氣候寒冷干燥,植被稀少。這是由于印度洋暖濕氣流在持續南上的過程中,受到山群的重重阻擋后耗盡大量水...[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