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民興辦的,從事商品生產、交換、服務活動的盈利性經濟組織。包括鄉(即原來公社,含區、鎮),村(即原來生產大隊)舉辦的企業,部分社員聯營的合作企業和個體企業。中國鄉鎮企業包括:第一產業的種植業、養殖業中由鄉、村辦...[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中國農民興辦的,從事商品生產、交換、服務活動的盈利性經濟組織。包括鄉(即原來公社,含區、鎮),村(即原來生產大隊)舉辦的企業,部分社員聯營的合作企業和個體企業。中國鄉鎮企業包括:第一產業的種植業、養殖業中由鄉、村辦...[繼續閱讀]
中國經濟長期處于殖民地半殖民地狀態,現代工業沒有發展起來,抗日戰爭前,現代工業產值只占工農業總產值10%左右,其余90%左右為分散的、落后的、個體的農業經濟和手工業經濟。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工業產值只占工農業總...[繼續閱讀]
中國鄉鎮企業的發展經歷了農村副業、社隊企業和鄉鎮企業三個階段。農村副業階段50年代初,鄉鎮企業處于萌芽時期,在農村土改和農業合作化運動中,一千多萬農民兼營非商品性的手工業勞動,參加了農業合作社,一些分散的專業手工...[繼續閱讀]
鄉鎮企業是鄉(即原公社,含鎮和區),村(即原大隊)舉辦的企業、部分社員聯營的合作企業及其他形式的合作工業和個體企業的總稱。它的范圍很廣,包括鄉村舉辦的農業企業(即種植、養殖場),鄉村、社員聯營、農民個人(戶)舉辦的工業...[繼續閱讀]
中國鄉鎮企業與國營企業比較起來,有以下幾個主要特點:①規模小,靈活性大,適應性強。農民群眾辦的企業,一般資金不足,設備差,技術和管理水平比較低,大多數是小企業。1985年鄉村集體所有制企業,平均每個企業從業人員為26.5人,固...[繼續閱讀]
包括農業(種植、養殖場)、工業、建筑業、運輸業、商業、飲食業、服務業和其它企業。①農業:包括鄉村(原公社、大隊)兩級經營的農、林、牧、漁四業的種植和養殖場。②工業:包括重工業和輕工業。重工業包括采掘工業、原料工...[繼續閱讀]
中國鄉鎮企業的發展,是振興農村經濟的必由之路,它已成為國民經濟的一支重要力量,農業經濟的重要支柱,國營企業的有力助手,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到1985年,全國有鄉鎮企業職工6,979萬人,占鄉村勞動力總數19%;鄉鎮企業總產...[繼續閱讀]
發展鄉鎮企業是振興中國農村經濟必由之路,1985年中共中央在《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七個五年計劃的建議》提出指導方針是:“積極扶持,合理規劃,正確引導,加強管理”。為了貫徹執行這個方針,發展鄉鎮企業要堅持社會主...[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