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70年代由P.B.巴爾泰斯和K.W.沙伊厄等人提出的一種比較流行的發展心理學研究方向。這種觀點認為發展心理學應研究人類從胚胎到死亡的全過程,而不應只研究人類發展過程中的某一階段。過去以發展為名的多數研究實際上只...[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20世紀70年代由P.B.巴爾泰斯和K.W.沙伊厄等人提出的一種比較流行的發展心理學研究方向。這種觀點認為發展心理學應研究人類從胚胎到死亡的全過程,而不應只研究人類發展過程中的某一階段。過去以發展為名的多數研究實際上只...[繼續閱讀]
哺乳動物前腦中由低等脊椎動物古皮層和舊皮層演化而來的部位,以及與這些部位具有密切聯系的組織結構?! ?邊緣"一詞源于拉丁語"limbus"。1878年法國解剖學家P.布羅卡提出"大邊緣葉"的概念,用以指扣帶回、海馬回及其附近與...[繼續閱讀]
研究病人的異常心理或病態行為的醫學心理學分支。又稱病理心理學,它用心理學原理和方法研究異常心理或病態行為的表現形式、發生原因和機制及其發展規律,探討鑒別評定的方法及矯治與預防的措施?! 『喪贰≡缭诠?..[繼續閱讀]
情緒的主觀體驗的外部表現模式。進化論的奠基人C.達爾文1872年出版的《人類和動物的表情》一書對人和動物的表情作了細致的觀察和描述,這是研究表情的第1部經典著作。達爾文認為,人和動物的表情在發生上有共同的根源。原始...[繼續閱讀]
在物體并沒有呈現的情況下,頭腦中所出現的該物體的形象。它是表征的一種形式。例如當我們回想起一個熟人時,他的容貌就立即浮現出來,猶如看見他一樣。這種過去感知過的事物在腦中重現的形象,稱為記憶表象;若人們以...[繼續閱讀]
J.布魯納關于兒童智力發展的理論。它基本上與J.皮亞杰的理論相似,但把兒童智力發展的全過程分為3個階段,分別稱作動作性表象階段、形象性表象階段和符號性表象階段。布魯納對這些表象的發生、發展和轉化進行了深入的探索...[繼續閱讀]
信息在頭腦中的呈現方式。根據信息加工的觀點,當有機體對外界信息進行加工(輸入、編碼、轉換、存儲和提取等)時,這些信息是以表征的形式在頭腦中出現的。表征是客觀事物的反映,又是被加工的客體。同一事物,其表征的...[繼續閱讀]
蘇聯生理學家、精神病學家、心理學家。1857年1月20日生于維亞特卡省索拉里,1927年12月24日卒于莫斯科。1878年畢業于外科醫學院。從1893年起在軍事醫學院執教,曾任該院神經和精神病學教研室主任。1908年創造精神神經病學研究...[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