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演員、制片人、導演。曾在劇院工作過。1946年首次從影(《我們一些人》)。他共參演了80余部影片,它們是:《固執的人》(1948)、《打賭》(1951)、《出租汽車司機》(1954)、《會計師》(1955)、《我們倆》(1961)、《向導》(1965)、《我叫...[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印度演員、制片人、導演。曾在劇院工作過。1946年首次從影(《我們一些人》)。他共參演了80余部影片,它們是:《固執的人》(1948)、《打賭》(1951)、《出租汽車司機》(1954)、《會計師》(1955)、《我們倆》(1961)、《向導》(1965)、《我叫...[繼續閱讀]
印度導演。他的處女作是《山谷中的城市》(1946),影片描寫被剝削的下層人反抗封建地主的斗爭。他執導的其他影片有:《官吏》(1950)、《安扎利》(1957)、《真理》(1964)和歌劇片《希爾與蘭德日哈》(1970)等。...[繼續閱讀]
美國導演、剪輯師。曾就讀于猶他州州立大學。當過職員,電影實驗室的工作人員和助理剪輯師。1965年成為獨當一面的剪輯師。他的優秀作品《月黑風高殺人夜》、(又譯《炎熱的夜晚》)曾于1967年榮獲奧斯卡最佳剪輯獎。1971年,他成...[繼續閱讀]
英國導演。1926年從影。他在其執導的描寫美國普通人生活的第一部影片《地鐵》(1928)中,形象地利用了電影表演藝術的各種手法。在描寫第一次世界大戰事件的影片《告訴英國》(1930)中,他所記錄的戰爭場面也是饒有風味的。他在自...[繼續閱讀]
美國演員。1917年開始在紐約的雜耍場跳舞。他還在百老匯的一些劇場從事演出。1933年從影(《跳舞女郎》)。他還作為舞蹈家和歌曲作者,創作并參演了下列音樂舞蹈影片:《大禮帽》(1935)、《搖擺樂的節奏》(1936)、《我們跳舞吧》(...[繼續閱讀]
法國導演、作家、電影理論家。他曾作過新聞記者、電影評論家和導演助理。他拍攝的小型試驗影片有:《往返》(1948)、《烏利斯,或愚蠢的會見》(1949)、《深紅色的帷幕》(1953)、《陷井與鐘擺》(1963)等。他執導的第一部大型故事片《...[繼續閱讀]
美國導演。曾作過廣告片的編劇、導演,當過剪輯師,拍過一些短片。他導演的影片《佐意》(1970)觸及了社會問題,特別是表現了當代美國有保守思想的人同失去目標、用麻醉劑毒害自己的青年一代的矛盾。影片《救虎記》(1973)和《洛...[繼續閱讀]
蘇聯演員、導演,蘇聯人民藝術家(1959)。1933年在哈薩克奧埃佐夫話劇院工作。1940年從影。參演過《詩人阿拜》(1946)、《江布爾》(1953)、《在一個地區》(1961)等片。阿伊馬諾夫是哈薩克故事影片的奠基人之一。1954年他執導了影片《愛...[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