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是本分類系統的基本單位,其他各級都是輔助單位。把“類”作為基本單位,其根據在于:①生物氣候條件是各種生物,其中包括草原生產的主要成員——牧草與家畜的立地條件這一最本質的特征。正是在這一基礎上,出現了各種草...[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類”是本分類系統的基本單位,其他各級都是輔助單位。把“類”作為基本單位,其根據在于:①生物氣候條件是各種生物,其中包括草原生產的主要成員——牧草與家畜的立地條件這一最本質的特征。正是在這一基礎上,出現了各種草...[繼續閱讀]
草原分類檢索圖是草原綜合順序分類法的重要組成部分。草原分類檢索圖以二維坐標揭示三維空間的草地類型,以簡馭繁,具象清晰,有重大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草業工作者有必要熟練掌握使用草原分類檢索圖。該圖依據6類濕潤度級...[繼續閱讀]
根據草原分類檢索圖,全世界存在的草地類別共42個。對中國草原類型分布圖的統計計算表明:中國區域內依據綜合順序分類法劃分出的草原類有41個。本節就我國41類草地中主要的27類作一簡要記述。為了便于記憶和運用,每一草地類給...[繼續閱讀]
依據綜合順序分類法的發生學原理,可以求解草業科學的多種問題。目前已經用于草地生態系統和物種發生學相關性的量度,物種引種適宜度的估測,全球氣候變化與植被類型演替研究和碳收支的估測等方面。更重要的是將全球各個分...[繼續閱讀]
分類與聚類的協同發展是草原類型學方法論的核心。在草原分類的同時,必須對聚類給以同等關注,所建立的分類系統才能滿足草原類型學的原則要求。這是我國在20世紀60年代初對草原的分類問題提出的研究成果。國外在20世紀70年代...[繼續閱讀]
[1]任繼周,胡自治,牟新待.我國草原類型第一級——“類”的生物氣候指標[J].甘肅農業大學學報,1965,(2):48-64.[2]任繼周.青海省草原類型第一級——“類”的初步研究[J].甘肅農業大學學報,1974,(2):30-40.[3]任繼周,胡自治,牟新待,等.草原的...[繼續閱讀]
11.1.1世界草地農業生態系統的分布在人類對地球生物圈的干預發生明顯作用以前,原生的草地生態系統面積估計占地球陸地面積的40%~45%,經人類耕作、放牧等農業生產活動的影響,有些被開墾為農田,有的退化為荒漠,草地面積日漸縮小...[繼續閱讀]
溫帶草地是溫帶主要的天然植被類型之一,也是地球上主要的農業生態系統所在地。它們在南北緯20°~55°之間,在各大洲以不同的名稱綿延數千里,其中最主要的有歐亞大陸的斯太普(Steppe),北美洲的普列利(Prairie),南美洲的潘帕斯(Pam...[繼續閱讀]
熱帶草地大致分布在南北回歸線之間,氣候的特點是全年高溫,無霜日、年平均氣溫在22℃以上,日照10~14h。在赤道兩側,即南北緯0°~10°之間,由于有恒定的高溫、低壓、上升的氣流和豐富的降水,植被類型為赤道雨林(熱帶雨林),按照...[繼續閱讀]
寒帶和高山為地球上生境最嚴酷的地區之一。寒帶的地帶性植被為凍原;相似于寒帶氣候的高山帶,除有高山凍原外,還有其他一些類型的植被。凍原位于北方森林帶與極地之間,寒帶和高山帶的年平均溫度低于0℃,最熱月的平均溫度不...[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