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黏蟲屬鱗翅目,夜蛾科。異名粟夜盜蟲、剃枝蟲。俗名五彩蟲、麥蠶等。除新疆未見報道外,遍布全國各地。為害作物:麥、稻、粟、玉米等禾谷類糧食作物及棉花、豆類、蔬菜等16科104種以上植物。為害特點:幼蟲食葉,大發...[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水稻黏蟲屬鱗翅目,夜蛾科。異名粟夜盜蟲、剃枝蟲。俗名五彩蟲、麥蠶等。除新疆未見報道外,遍布全國各地。為害作物:麥、稻、粟、玉米等禾谷類糧食作物及棉花、豆類、蔬菜等16科104種以上植物。為害特點:幼蟲食葉,大發...[繼續閱讀]
稻苞蟲成蟲又稱弄蝶。我國常見稻苞蟲有直紋稻苞蟲、隱紋稻苞蟲、小黃斑稻苞蟲。北方稻區直紋稻苞蟲常有發生。3.6.1形態特征成蟲為褐色蝴蝶,體長16~20mm,頭胸部比腹部寬,略帶綠色。觸角球桿狀,末端有鉤,翅正面黑褐色,...[繼續閱讀]
稻飛虱,俗稱蠓蟲、蚰蟲、天蚊等,屬同翅目飛虱科。我國共有14屬22種,其中北方稻區主要有白背飛虱、灰飛虱、褐飛虱。3種稻飛虱在北方稻區經?;旌习l生,造成程度不同的損失,一般損失5%左右,重的年份和地區損失10%以上,...[繼續閱讀]
稻葉蟬是一類刺吸式口器的小型昆蟲,成蟲和若蟲都為害水稻,常群集在稻叢中刺吸水稻汁液。水稻被害后,造成植株衰弱,被害嚴重時,甚至成片枯死,蟲量大發生時,由于大量排泄“蜜露”覆蓋稻葉,招致“霉病”的嚴重發生...[繼續閱讀]
蚜蟲,異名麥長管蚜。屬同翅目,蚜科。分布在全國各麥區及部分稻區。除麥長管蚜外,還有二叉蚜、禾谷縊管蚜,均屬同翅目,蚜科。寄主是水稻、小麥等。3.9.1為害特點成蟲、若蟲刺吸水稻莖葉、嫩穗,不僅影響生長發育,還分...[繼續閱讀]
纓翅目昆蟲通稱薊馬,體長0.5~14mm,多數微小,頭部下口式,口器銼吸式。翅脈只有2條縱脈,能飛,但不常飛,屬漸變態昆蟲。有大翅型、短翅型和無翅型。卵生或卵胎生,偶有孤雌生殖。常見有薊馬科、紋薊馬科、管薊馬科。為...[繼續閱讀]
稻小潛葉蠅別名稻潛葉蠅、稻螳螂蠅、大麥水蠅、麥水蠅、稻毛眼水蠅。稻小潛葉蠅以幼蟲潛入葉片內部,取食葉肉,殘留兩層表皮,使葉片呈現白條斑,對水稻前期發育為害較大。稻小潛葉蠅可為害水稻、大麥、小麥、燕麥等作...[繼續閱讀]
稻稈蠅又名稻稈潛蠅。寄主植物有水稻、冬小麥、大麥、游草、稗、看麥娘等。水稻從苗期到孕穗期均可受害,以幼蟲鉆入稻莖內為害心葉、生長點或幼穗。心葉被害,葉片展開時出現若干條縱向裂縫。生長點被害則表現為分蘗增...[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