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調吊項目的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金壽昌、省級代表性傳承人金光俠的部分調吊表演動作,動作名稱及表演順序如下:1.鯉魚穿灘;2.單腳勾;3.鳳凰撒翼;4.雙腳勾;5.單穿靴;6.單脫靴;7.雙穿靴;8.雙脫靴;9.左踝彎釣;10.右踝...[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根據調吊項目的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金壽昌、省級代表性傳承人金光俠的部分調吊表演動作,動作名稱及表演順序如下:1.鯉魚穿灘;2.單腳勾;3.鳳凰撒翼;4.雙腳勾;5.單穿靴;6.單脫靴;7.雙穿靴;8.雙脫靴;9.左踝彎釣;10.右踝...[繼續閱讀]
調吊的學術文化價值,在于它的演藝化中,連接了古代的“驅儺”和“目連戲”傳統。紹興第一個有名的“調吊”藝人金阿祥是調吊演藝化的重要開拓者。金阿祥練成調吊技藝后,開始參加迎神賽會和廟會中的表演,此時的表演屬...[繼續閱讀]
兩百多年來,世代藝人從生活中提煉加工出精彩的調吊動作,創造了許多如“童子拜月”、“金雞獨立”、“懸垂十字”、“老鷹打旋”、“蜻蜓點水”、“餓虎撲羊”、“蜘蛛放絲”等高難度動作,不僅驚險刺激,而且極具藝術...[繼續閱讀]
作為一個傳統體育項目,“調吊”要一個人在一塊懸布上完成一整套靜、動、旋、轉、翻等高難度的動作,對發展人體的力量、靈敏、柔韌、速度、耐力等各項身體素質,都具有很高的價值。前庭耐力是飛行學員必備的特殊身體素...[繼續閱讀]
1.金氏調吊世家的傳承第一代:金阿祥(1856—1929),世居紹興城區倉橋頭,安徽“三上吊”的繼承者和創新者,金氏調吊的開拓者。主要活動年限:1890—1920年;主要創新:“十八吊”至“四十九吊”的系列動作。育有四子。第二...[繼續閱讀]
1.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金壽昌金氏家族,是全國僅有的“調吊”世家。自清代同治年間金家第一代有名的調吊藝人金阿祥始創“調吊”以來,迄今已有百多年的歷史;距魯迅先生巨筆記述“男吊”,已近八十年。調吊技藝傳至金壽康...[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