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五代官員俸祿在國家財政中處于突出的位置。早在開元六年(717年)七月,崔沔在《議州縣官月料錢狀》中即已指出:“養賢之祿,國用優先?!盵1]一語道出了俸祿在國家財政預算中是一項極受重視的開支?!锻ǖ洹肪?5《職田典十七·...[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唐五代官員俸祿在國家財政中處于突出的位置。早在開元六年(717年)七月,崔沔在《議州縣官月料錢狀》中即已指出:“養賢之祿,國用優先?!盵1]一語道出了俸祿在國家財政預算中是一項極受重視的開支?!锻ǖ洹肪?5《職田典十七·...[繼續閱讀]
唐及五代的俸祿制,其中特別是唐代的俸祿制度應該說是相當完備的。這一制度以俸錢、職田供給現任職官;以祿米供給包括了流內官、流外官、勛官、致仕官等各色官吏構成的整個官吏集團。它的內容在于:其一,按品給祿,實行嚴格的...[繼續閱讀]
官員月俸本早已有之,如《漢書》卷19上《百官公卿表》注引《漢官名秩簿》記載漢代已有月俸,學術界論述甚詳。[1]不過,自漢、魏以至六朝均不甚完備。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736年)定百官料錢,并合為一色,統稱月俸,各據本官,隨月給付...[繼續閱讀]
皇帝至尊,無薪俸一說。但國家財政每月從左藏庫撥給皇帝一筆1200緡的“零花錢”,相當于薪俸。[1]皇帝以下,皇子、公主、皇侄及其他宗室人員,都有相應等級的薪俸?;侍?每月料錢千貫。[2]公主初無料錢,“仁宗初定公主俸料……...[繼續閱讀]
宋后宮設一皇后、四妃子、十七嬪,除皇后無需品級外,妃嬪與宮廷命婦分為五大等,四妃皆正一品,十七嬪皆正二品。另有婕妤,正三品;美人,正四品;才人,正五品[1]。同一時間的嬪妃大多不滿員,但也有超員的,如風流天子宋徽宗“冊妃至...[繼續閱讀]
宋代官員俸祿大體可劃分為正俸、加俸、職田三類,另有一些變相俸祿。先看正俸。正俸主要包括俸錢、衣賜、祿粟三種。嘉祐祿令所定41等俸制,每月俸料錢,上自使相40萬文,下至郢、唐、復州內品300文;每月祿粟,上自使相200石,下至殿...[繼續閱讀]
加俸主要有職錢、傔人(即侍從)衣糧、傔人餐錢、茶酒廚料、薪蒿炭鹽,以及各種添支,少數人有爵勛供給。(一)職錢宋初主要加給帶大學士等職名奉差遣外任的官員,元豐改制后普遍加給在京職事官,自6萬至1.6萬,隨月支給,是正俸以外的...[繼續閱讀]
職田又稱“職分田”、“圭田”,是用作官員在職補貼的官田。宋代職田始于咸平元年(998年)。是年十二月,賜給“靈州知州已下官至五十頃,令樞密院等第分給”[1],這是恢復職田制的前奏曲。第二年,“令三館、秘閣檢討故事,申定其制...[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