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歷史地名的“西域”,在概念上有廣義與狹義之分。狹義的西域專指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和我國新疆地區;廣義的西域泛指玉門關、陽關以西的廣大地區,包括今新疆、中亞、西亞、南亞、北非、中東歐等地。本文所謂“西域”系...[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作為歷史地名的“西域”,在概念上有廣義與狹義之分。狹義的西域專指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和我國新疆地區;廣義的西域泛指玉門關、陽關以西的廣大地區,包括今新疆、中亞、西亞、南亞、北非、中東歐等地。本文所謂“西域”系...[繼續閱讀]
在公元前2世紀上半葉,佛教傳入希臘人統治的大夏。這時的大夏,即巴克特里亞,領域北起阿姆河上游,南抵印度河流域,是勢力最強盛的時期。境內希臘人和馬其頓人的移民很多,有許多希臘化城市。漢譯《那先比丘經》(南傳巴利文《彌...[繼續閱讀]
大月氏西部的國家是安息。中國古代關于安息的記載,首見于《史記·大宛傳》,其次復見于《漢書·西域傳》?!妒酚洝ご笸饌鳌氛f:安息在大月氏西可數千里。其俗土著,耕田,田稻麥,蒲陶酒。城邑如大宛。其屬小大數百城,地方數千里...[繼續閱讀]
在漢傳佛教傳播史上,龜茲佛教曾經產生過重大影響。從中原通西域,漢朝時有南、北二道,龜茲居于北道中。龜茲的人種為白色的雅利安類型,因為王族姓“白”,有時又譯為“帛”,龜茲人內遷后也都跟隨王姓,姓“白”或“帛”。關于...[繼續閱讀]
龜茲的西南是疏勒,漢代的疏勒是一個獨立的西域強國。疏勒位于塔里木盆地西部,為絲綢之路南、北兩道交接點,又當向西翻越蔥嶺的絲路干線要沖,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東北、東南與龜茲、于闐相通,盛時轄境包括今新疆喀什、疏勒、...[繼續閱讀]
在古代西域三十六國中,于闐佛教最為發達。于闐地處塔里木盆地南沿,中心地區在發源于昆侖山的喀拉哈什河(墨玉河)和玉龍哈什河(白玉河)之間,東通且末、鄯善,西通莎車、疏勒,盛時領地包括今和田、皮山、墨玉、洛浦、策勒、于...[繼續閱讀]
印度佛教究竟何時傳入中國內地,歷史上存在著許多傳說。這些傳說撲朔迷離,有些說法明顯是佛道論爭中為佛教徒所杜撰,有些說法則即便真有其事,也不可避免地夾雜著虛構和夸張的成分。近代以來,學術界運用現代學術方法進行了多...[繼續閱讀]
現今的學界一般以漢哀帝元壽元年(公元前2)博士弟子景廬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授《浮屠經》為佛教正式傳入中土的標志。伊存口授佛經之事,最早見于《三國志·魏書·烏丸鮮卑東夷傳》篇末注中所引《魏略·西戎傳》的記載?!段郝?..[繼續閱讀]